留守儿童:像木棉花一样坚强
2012-03-26

  留守儿童:像木棉花一样坚强

  2012年03月26日             来源: 新华公益

  “木棉花开红又红,摘朵花儿寄广东。爸妈打工真辛苦,我向他们来报功。学习有了大进步,各种家务我都懂。”阳春三月,在广西天等县的村村寨寨,村口怒放的木棉花下,不时会有留守儿童唱起这首属于他们自己的歌谣。他们就像这火红的木棉花一样,在偏远的山村坚守着热烈的爱和希望。
  
  天等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大石山区,自然条件较差,全县有三分之一的成年人外出打工,留下了大量的留守儿童。
  
  天等县民族小学德育处主任黄海东告诉记者,他们学校1400多名学生中,留守儿童就有640多名。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当城里同龄孩子还在父母身边撒娇的时候,这些留守儿童早早就懂事了。
  
  李爱芳是天等县民族小学五年级学生,爸爸妈妈常年在北京打工,她早就学会了洗衣、做饭,并坚持每周独自一人坐一个多小时的汽车上下学。“只有我把自己照顾好了,爸爸妈妈才不会为我担心”,她说。
  
  李爱芳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爸爸能到近一点的地方打工,这样我就可以常常看到他了”。“现在爸爸在北京,太远了,不知道他过得好不好”。说起爸爸,李爱芳的小眉头不由自主地皱了起来。不过,不等记者安慰,她又老成地自我开解起来:“不过爸爸在北京打工挣钱多,这样才能供我上大学和给爷爷奶奶养老。”
  
  相比于女孩子的老成持重,同龄的男孩子则显得天真烂漫些。在天等县民族小学每个学生宿舍门外,都挂着一个心形的牌子,上边除了印着宿舍所有成员的照片和“管理员妈妈”的联系电话,还用黑体字写着孩子们给自己的宿舍所取的“雅号”。记者仔细观察了一下,相比于女生宿舍“静心园”“开心小屋”之类的温馨恬静,男生宿舍的“雅号”则多了几分武侠色彩:“阳刚之舍”“青云居”。
  
  记者刚走进一间名叫“聚贤阁”的宿舍,就被全宿舍20多名男孩子一窝蜂地围住了。在一堆男孩子中,记者得知,五年级学生赵泽新身体不好,但仍坚持学习。
  
  “你爸爸妈妈知道你身体不好吗?”记者问。“知道啊!不过他们打电话回来的时候,我都跟他们说我好多了,让他们不用担心。”他告诉记者,爸妈在深圳打工,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回家,平时一周打一次电话。“不过不开心的事情我不会跟他们说,不让他们因为我不开心而影响工作。”平时被同学们戏称为“老黑”的赵泽新平日里嘻嘻哈哈的,但说起爸爸妈妈还是表现出一副“小大人”的样子。
  
  尽管山乡条件简陋,但学校还是尽可能地给他们创造更好的环境。课间,教室里总会传出孩子们练习二胡、葫芦丝等乐器的声音。因为买不起正规的二胡,孩子们就在老师的指导下用空奶罐、拖把杆做成独特的“二胡”。音乐老师苏华英自豪地说:“一把二胡只需要花5块钱买弦,其他材料都是自给自足。”
  
  说起这些孩子,苏华英难掩怜惜。他对记者说,节后刚开学,不少孩子争先恐后地跟他报告:爸爸妈妈过年回家了!在别的孩子看起来天经地义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却是一件特别值得庆祝的大事。
  
  “这些孩子就像我们这里的‘英雄花’木棉花一样,热烈、坚强、独立。”苏华英感慨道。(完)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