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办院校不应遭受歧视
2007-05-16

  【千龙教育特约评论员民思】最近,一个名叫王自法的网友在互联网上发了一篇题为“最受尊敬的大学及其校长”的帖子引起了笔者的注意。显然这篇帖子是针对不久前西安翻译学院诉北京某报,方是民[方舟子]名誉侵权一案而写的。一场早已被法院判定的,可以说是尘埃落定、铁板钉钉的名誉侵权案,为何至今还有人对其指指戳戳、说三道四?是感叹法律的不公呢,还是要为方舟子招魂鸣怨、辩解翻案呢?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王自法,据称是一个拥有众多学术头衔,一个有着多年海外留学经历的学术人,竟然置声誉于不顾,助纣为虐,写出如此低水平的文章,使学术蒙羞,这不能不让人疑惑:他是一时的利令智昏呢,还是另有所图,别有用心?

  王自法在文章中一二再、再而三的声称自己是“平民百姓”、“一介草民”、“孤陋寡闻之人”, 这话怎么听都使人生厌、作呕,其状简直犹如靠卖弄艳姿的女子在讥讽爱情的古朴。王的这种貌似清高和虚伪如何也掩盖不了他的盛气凌人和颐指气使。仔细阅读王的文章,他在行文之中,流露出的对于中国民办教育的那种歧视和蔑视,足以让任何一个稍有良知的人都会惴惴不安,遑论是学者、知识分子。——是可忍孰不可忍!

  按理,作为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作为一个掌握着话语权的学者理应像古人说的那样“为天地立心、为万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然而使人伤感的是在王自法的身上我们丝毫寻觅不到学人应有的宽容、良知、悲悯以及忧郁和崇高,相反在他的身上我们感受到的是居高临下、是盛气凌人,是偏见,是狂妄,是无知。

  王自法在文章中煞是权威的给出了受尊敬大学、受尊敬校长的条件,其状简直是“一言天下法”,然而笔者却不得不提醒王“权威”,不要忘记这一切有个先决条件,那就是它的前提是民办院校。你不能拿公办百年来积淀下来的那一套衡量标准和价值体系来要求刚刚发展20年尚处在襁褓之中的民办院校。笔者不知道王自法先生对中国的民办教育史了解多少,对中国当下民办教育的现状又知道多少。我想,如果王自法先生能了解了解中国1300所民办院校是如何在艰难困苦中艰苦创业走到今天的话,他还会那般歧视和蔑视吗?凭心而论,在中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下,民办教育显然是处于弱势地位。与公办大学相比,民办大学无论是在生源、师资、办学自主权、毕业证书发放,还是政策待遇享受方面均不可同日而语。正是基于此,党和国家才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引导扶持民办教育,正是因为此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才如此评价西安翻译学院“你们解决了中国教育史上的许多根本问题,中国教育史应该为你们大书特书一笔”,正是因为此百年名校北京大学才邀请丁祖诒做客北大“公办民办共筑辉煌”。试问王自法先生,你比党和国家的政策更英明么?你比季羡林先生更有学问更权威么?你比北京大学胸怀更宽更广么?

  不花国家一分钱,但却为国家积累固定资产近10亿,节约培养费近40个亿,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人才6万余,这是何等的功劳?难道这一切还配不上一句“最受尊敬”?西方一位哲学家曾说过,办一所学校,等于少修十所监狱。——爱和教育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曾经一度人们对民办教育不是太了解。这本不足为奇,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和壮大都有一个过程。厦门大学潘懋元先生的十多位博士弟子就是这样,他们原以为西安翻译学院实行的“十不准”的准军事化管理一定会受到当代大学生的抵制,没想到通过明察暗访,发现学生们真是打心眼里对丁祖诒院长爱戴、敬佩。这就让他们彻底改变了以前的看法。还有原东北大学的一位校长在退休后自己也到民办任职,为取经到西译参观。老校长很有感慨地说:“原先对民办高校多少有些偏见,可实地一看,我才发现西译的确是名不虚传。别的不说,单是校园里没有打打闹闹、搂搂抱抱的现象,这在很多公办大学是做不到的!”2004年5月,全国百名老教授齐聚西安,共为民办教育呐喊助威。他们对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寄予了厚望,并给予了高度评价。老教授们在发言中对民办教育当前所面临的一系列压力、挑战和发展难题表示了深切的关注、同情和理解,尤其是针对社会各界对民办教育的某些偏见进行了批驳,并呼吁社会各方面都拿出切实的措施和实际行动来为中国的民办教育保驾护航。我想,如果王自法先生真的还有良知,真的还想当个“知识分子”,真的还想为真理而呐喊,那么,你为什么不到西安翻译学院来一次明察暗访呢?这样你也好引证一下翻译学院究竟能不能达到你所给出的构成“受尊敬”的条件。

  王自法的文章让笔者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民办院校缘何屡遭歧视?我想,这一切恐怕与某些人先入为主的偏见不无关系。有道是:“偏见比无知离开真理更远”。想想也是,改革开放之初,民营企业不是也一样不为一些人所接受吗?但是今天,又有谁敢不承认民营企业的地位呢?由此可见,人的固有观念的改变是何其的艰难。

  最近,资深专家周大平先生撰文呼吁“和谐社会需对民办高校多些理性善待”。笔者以为这才是学者的应有之举。据专家预测,未来15年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持续增长的艰巨任务,一半以上要由民办高校来完成。这意味着民办高校从机遇型竞争走向实力型竞争的时代,还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博士甚至有一个大胆设想:国家只需办好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干脆让民间去办吧。这既可解决公办高校欠银行的4500亿~5000亿债务,也可探索高校一流的培养创新人才的新途径。姑且不论朱市长的设想是否可行,但他对待民办院校的态度无疑却是积极的。基于此笔者也想呼吁:希望全社会都能对民办教育多一份支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呵护、多一份关爱!

来源:千龙教育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