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紊乱“诚实即不成熟”
2007-05-16
  诚实是什么?就是有一说一,说的、想的和做的是一回事儿,那么,它的反义词应该是“虚假”。在一般语境里,这不成问题。可是在某些场合,因为有某些强势文化的屏蔽,往往会产生价值紊乱,“诚实”便成了“不成熟”。没听现代人说“成长就是知道了许多东西,成熟就是知道了许多东西不说”。

  “诚实”怎么和“成熟”对立起来了?看看形形色色的招聘会,就知道缘由了。

  亲见的一个实例,几名大学毕业生同时到一家单位应聘,面试时有一道题,你是名牌大学毕业生,假如因为工作需要,安排你做门卫,你将怎么办?甲答:我不会去干;乙答:领导的任何安排都是我的第一志愿。不要发挥想象,大家可以知道结果了:甲这一环节的得分为零,最后勉强录用,乙得了满分,高分录用。不过录用之后又如何呢?乙在自己的岗位上一直成绩平平,现在面临末位淘汰,甲虽不算十分出色,倒也踏踏实实。

  这是从应聘者的角度说的,再从招聘者的角度看看。当下,市场竞争激烈,一些新兴行业往往都需要新进员工有扎实的专业背景、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大胆创新的职业素质,所以,“诚实”的招聘单位往往都“明码标价”:本科以上学历、35岁以下、男性,有工作经验者优先,月薪×××元。此言既出,立时招来一阵口诛笔伐:又是说性别歧视了,又是说文凭要求“好高骛远”了,有人质疑35岁就成老同志了?有人质疑没工作何谈工作经验?而“成熟”的招聘单位,用人要求往往看上去很是宽泛,没有任何限制性条款,月薪也很诱人,而解释权最终在他们那儿,真正的进人标准都隐藏在他们心里,成熟地不给舆论留下可议的话柄。

  “诚实”怎么成了“成熟”的反义词?这种现象,还发生在官场、商场、战场以及情场。市场经济的开放性、信息交流的交互性都要求人们坦诚相见、共享双赢,为什么主流价值标准里的“成熟”还是与“诚实”相互排斥甚至格格不入?原谅我不成熟,才有如此的傻想、如此的傻问。

来源:中国青年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