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报志愿攻略:报志愿需要哪些资源?
2007-05-04

  高考志愿是考生志向与意愿的体现,是考生对今后学习、工作的自我设计。但考生填报志愿必须与高校招生计划相结合。填报志愿前,考生先要全面分析各种资料。有八类信息可以作为考生参考的依据。

  报志愿前八类资料需搜集 

  第一,对全市当年的高考报名、计划及形式与特点要了解,做到从宏观和整体角度如何进行个人高考志愿的选择心中有数。这些信息的获得可以通过各级高招办、大学的网站和咨询获得,对于各种媒体上都刊载和传播的有关高考消息,作为考生家长,应该认真关心和收集,但一定要注意不要被非正规渠道传播的信息所干扰,要去伪存真。高校的咨询活动,不可不参加,但也不可能都参加,要有针对性参加一些咨询活动,考生要尽可能多地占有信息,以利于志愿的选择。

  第二,对所要选报学校的情况要了解,做到知己知彼选好适合自己的院校。学校情况的了解主要通过网上查询,参加咨询活动来获得,具备条件的应当进行实地考察,增加一些感性认识。

  第三,对考生个体在考生群体中的位置要了解,做到准确定位,对自己的文化课功底心中有数。

  第四,对有关政策规定要了解,做到能充分利用和规避一些政策规定。了解本市高校招生工作的政策规定,特别是录取阶段所采取的方式,把握的原则,执行的政策。

  第五,今年的《考生必读》。里面有当年的工作日程、政策规定及解释,还有考生关心的问题的问答,对于从政策、规定和办法上了解把握当年高考的全过程有很大的帮助,考生和家长一定要认真阅读。

  第六,今年各大学的招生章程。此份资料提供了各大学当年招生录取的具体规定和要求,考生和家长不能忽视,因为这些都是大学在录取过程中要执行的政策和对考生的承诺。

  第七,当年高校招生计划(专业目录)刊登在北京考试报高校招生专刊《北京招生通讯》上,这是填报志愿的唯一依据。

  第八,前三年高校录取统计资料。这份资料有全国各高校在北京招生录取情况的统计结果,提供了每所院校(专业)的计划招生数、第一志愿报名数、上线人数、录取人数及分数的分布,这本资料对参加高考的考生在选择填报志愿上有很大的帮助,是选择志愿时的重要参考。

  如果对高校招生工作的政策规定等情况不甚了解,各种资料准备不足,在选报志愿时,面对数百所院校数千个专业就会产生茫然、无所适从的感觉,选报起来也会事倍功半,所以说准备好资料是选报好志愿的前提和基础。

  学会使用手中资料填志愿

  《考生必读》

  《考生必读》是北京教育考试院高招办编写的一本书,是考生、家长应当认真阅读的一本书,书中包括:报名、体检、填报志愿、考试、录取等高招工作各阶段政策、规定的详细说明以及一些特殊招生,如军校、武警部队院校、体育类、艺术类的政策、规定等。

  此外,《考生必读》中还刊登了34个考生问答,就考生、家长共性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北京市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专业目录》(报纸)

  北京考试报《北京招生通讯》刊登的《招生专业目录》是考生填报高考志愿的唯一依据。其他资料都是填报志愿的参考资料。

  使用《招生专业目录》时,要做到“四看”。

  一看科类:报考文科考生看文科部分;报考理科考生看理科部分;报考艺术专业的文、理科考生看艺术类专业目录。

  二看批次:各批次的志愿要填到相应的批次栏目中。招生专业目录版面设计顺序是:艺术类(提前批次、高职批次);文史类(提前、一批、二批、三批);文史类高职;理工类(提前、一批、二批、三批);理工类高职在填报志愿时要将志愿学校代码和专业代码填到相应的批次栏目中去。

  三看院校:在科类、批次已确定无误的情况下,查找所报院校的名称和代码以及院校的具体要求,如面试、限报语种、走读、办学地点、学制及其他要求等。

  四看专业:看清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以及专业的具体要求。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在京招生章程》(报纸)

  招生章程内容包括:高等学校全称,校址,层次,办学类型,学习形式,分专业招生计划及有关说明,外语考试语种要求,录取男女比例,身体健康状况要求,录取规则,学费标准,联系电话,网址以及其它须知等。

  考生一定要详细阅读招生章程中的具体要求填报志愿后再选报志愿。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京招生录取分数分布统计(2004年――2006年)》

  这本书汇总了2004年至200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北京招生录取情况的统计结果。这本资料对今年参加高考的考生在选择填报志愿上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在使用这本书时,考生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了解每年各批次最低控制分数线。某所院校录取分数的高低,专业的冷热程度,主要是和当年最低控制分数线比较的。各批次的最低控制分数线是个基本点。

  第二,在分析院校(专业)录取分数高低时,要注意去两头看中间,即不要看人数较少的高分段和低分段,要看人数分布较集中的几个分数段,如果考生的实力可以达到人数分布比较集中的分数段,报考这所院校会比较稳妥。

  第三,不要机械套用。不能用平时成绩,一模、二模成绩“对号入座”,应看院校在这一批次中的位置,结合考生在整个群体中的相对位置来选报志愿。

  第四,要对2004年至2006年三年的情况进行分析,从中找出规律。有的招生院校是一年热,一年冷,也就是常说的大小年;有的招生院校在逐年升温等。希望考生多找几个参照点,对选择志愿的准确性把握更大。

  第五,学会分析。如可以分析每一所院校招收二志愿的情况,若第一志愿录取人数大于或等于计划招生人数,意味着第一志愿录取满额,如果3年都是这样,建议考生不要把这所院校报在第二志愿或第三志愿。

  选择高考志愿有很多原则需要把握,但最起码应该从个人实际和兴趣爱好出发、根据社会需求进行选择,尤其重要的是选好每批次的第一志愿。在实际进行志愿填报时,家长总有很多困惑,有的家长还存在志愿填报误区。5月3日本报高招特刊将为您解读志愿填报的十大困惑。

  报考热门与就业热门

  选院校还是选专业

  京内高校与京外高校

  第一志愿与第二志愿

  “拔高”还是“低就”

  是否报考三本院校

  看分数还是看排名

  是否填报提前批次

  重兴趣还是重成绩

  是否应该读高职

  相关链接:

  5月12日开始填报志愿

  本报讯(记者李莉)记者从市教育考试院获悉,各高校招生章程和招生专业目录已经陆续发至考生手中,考生将于5月12日至17日在网上填报提前批次、本科批次及艺术类高职录取院校的高考志愿。考生该如何使用手中的报考资料?填报志愿应该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本期教育周刊,专家将为考生和家长支招。

  今年高招填报志愿填报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填报提前批、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本科三批及艺术类高职录取院校的志愿,网上填报志愿时间为5月12日8时至17日24时。第二次填报专科批次录取院校的志愿,网上填报时间为7月31日8时至8月2日24时。根据规定,在同批最低控制分数线以上,调阅考生档案数一般在学校招生计划数的120%以内,由学校确定具体调档比例。对肢体残疾、生活能够自理、能完成所报专业学习,且高考成绩达到要求的残疾考生,高校不能仅因其残疾而不予录取。

  为更好地帮助考生填报志愿,教育部将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http://gaokao.chsi.com.cn)开展咨询活动。高考咨询周将于5月14日拉开帷幕。

  5月部分高校咨询安排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在5月6日8:00―12:00举办校园开放日,各院系的专家、教授将为考生和家长更深一步地介绍专业。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计划招收1800人,在北京地区本专科共招收373人。

  地点:北京中医药大学西校区 (北三环东路11号,中日友好医院南50米)

  ■北京服装学院

  5月6日(星期日)8:00―12:00,北京服装学院举办高招咨询会。参加的学校有:北方工业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北京物资学院、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北京联合大学。

  地点:朝阳区和平街北口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5月7日(星期一)8:00―12:00,8所市属高校在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举办高招咨询会。参加的学校有:北京工业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农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印刷学院等。

  地点:大兴区清源北路19号

  ■北京城市学院

  5月4日至6日上午8:30―12:00,北京城市学院举办校园开放日。

  地点:校本部(海淀区北四环中路269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5月12日上午,北航在校内为考生和家长提供一次集中咨询的机会。

  地点:海淀区学院路37号

  北京市电气工程学校招生咨询开始

  北京市电气工程学校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许多专业采取定向招生,订单式培养的方法,学生就业分配率始终在98%以上。目前2007年招生工作正在进行当中。咨询时间从五月中旬到六月中旬全天服务,周六、日、节假日不休息。咨询电话:64363094。

来源:北京晚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