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信箱”架起“三农”信息“高速公路”
时间:2010年7月28日 来源:临安新闻网
“这些年来,农民信箱对我的帮助可不少,现在又要加强和完善农民信箱注册用户属性数据库规范建设,这对我们农民来说,实在是个好消息,真是太好了!”日前,西天目沈村的王志华说起“农民信箱”由衷地感叹道。
王志华在半山腰竹园养竹园鸡已有好几年了,竹园鸡喂以玉米和虫子、野草,肉质结实、味鲜美,每只2.5斤左右。王志华以前养鸡规模仅300只左右,销路基本没有问题。2006年起,养殖骤增到2000只以上,由于市场信息闭塞而导致的滞销之苦也随之而来。市农业局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在农民信箱内以王志华的用户名代发了两条销售竹园鸡的信息,并由系统管理员在西天目邻近乡镇进行了手机短信群发,一时间,上门订货者不断,只几天工夫,2000只鸡就被销售一空。农民信箱及时解决了王志华卖鸡难的问题。
农民信箱自2005年开通以来,我市已有近3.1万农民信箱注册用户像王志华一样切身地感受到了实惠。
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手段,及时向农民提供市场和技术信息,成为当前服务“三农”的迫切需要。为适应新形势,近年来,市农业局以农民信箱工程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农业信息化,实现了农业信息与农民市场诉求的零距离对接,建成了一个以农业信息中心为龙头、26个乡镇(街道)信息服务站和298个村庄信息服务点为节点的三级网络体系,实现了全市农业信息“村村通”。
目前,“农民信箱”发展注册用户31952户,启用28783户,用户涵盖全市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农产品营销大户、农业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涉农部门、乡镇(街道)、村委全体人员。农民信箱已被形象地比喻为“邮递员”、“情报员”和“营销员”。
据了解,“农民信箱”设置了个人信件、买卖信息、信息动态、网上办事、资源集成、外联邮箱等有效载体,在种养献技、信息导航、开发送策、产销架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业部门在开展市场信息服务的同时,做好为供需双方牵线搭桥、促进农产品流通的文章,通过在农民信箱上发布信息,有效解决了农产品难卖、贱卖问题,提高了产销效益。特别是从2007年起,市农业局尝试进行在“农民信箱”中推销本地农产品。由于在“农民信箱”中用短信发布形式推销农产品,时效性强,针对性高,且操作程序简便,实际效果好,所以深受农业种养大户、合作经济组织的欢迎。如於潜镇百园村水果种植大户毛阿林,委托“农民信箱”临安市联络支站在全市“每日一助”中发布水果销售信息,产品的市场知名度随之提高。去年他的水果销售额达到了75万,比2008年增加50%。
去年5月起,“农民信箱”在全省以“每日一助”形式推开后,我市更是加强了规范化操作。首先从加强宣传入手,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等媒体,全面开展对“每日一助”活动的宣传和报道;其次,市农业信息服务中心以市联络支站为主,联系各乡镇、村农民信箱联络站点,切实做好“每日一助”信息的采集、审核、上传和发布工作。与此同时,在信息发布后,及时效果跟踪,并推广宣传。在之后的八个月中,我市发布“每日一助”信息160余条,帮助农户销售各类自产农产品成交金额200余万元。
由于广大涉农主体的加入和用户对信箱的信任,“浙江农民信箱”在我市农村各级的政务、事务上的应用十分广泛,连续几年农民信箱年信件发送量达8000万条。
为拉近农技部门与农民、农业科技与农业产业的距离,去年我市又在常规的科技支农工作上,利用“浙江农民信箱”组织开展“农业科技入万家”活动。即依托农业局专业技术力量,建立一支由20名农技专家组成的信息发布员队伍,由各信息发布员把相关服务对象纳入自己服务范围内的“农民信箱”行业通讯录,再通过信箱的手机短信对信箱用户群发布气象、农机、农业政策法规、新技术、新品种、病虫害防治、农产品价格与供求等各类信息。
自“农业短信入万家”活动开展以来,共发布信息350余条,接收用户达25余万人次,服务成效明显。如去年11月17日我市遭受到了一次强降温灾害性天气,各农业技术专家在降温前及时以“短信”形式向各个农业产业基地、大户、专业合作社成员等发布预警信息和相关技术措施,使广大农户在第一时间做好防冻准备,减少了农业损失。
据悉,随着为期3个多月的农民信箱注册用户属性数据库规范建设的完成,“农民信箱”将进一步拓宽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效率,发挥其在指导农业生产、对接农产品产销、沟通社情民意等方面的作用,使更多农民享受信息和技术服务,更快捷地步入信息“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