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三农解民忧
——市农业局开展“灵江先锋”创先争优活动侧记
时间:2010年07月25日 来源:临海新闻网
进入7月,烈日炎炎,但是在大田、江南等镇(街道)的田间地头,依然活跃着一个人的身影,那就是市农业局植保站站长汪恩国。因为根据监测,今年我市水稻“两迁”害虫发展趋势极为严重,如果不提高警惕,将对早稻、早插单季稻造成严重危害。同样,在全市各地的粮食示范田、蔬菜瓜果基地,你经常能看到市农业局的农技专家们现场指导农户生产。在他们看来,传授技术,服务农民是他们的日常工作。这些,只是该局开展“灵江先锋”创先争优活动的缩影之一。
在开展“灵江先锋”创先争优活动中,市农业局围绕“党员领跑争先锋,强化服务促进发展”这一活动主题,以创建“服务三农先锋”基层党组织、争做“服务三农先锋”共产党员为主要内容,不断创新服务措施,提高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农业系统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抓规范
“如何服务当前农业工作”、“如何建设现代农业园区” 、“如何建设粮食功能区”……每一个学习夜,该局结合当前我市农业工作的重点以及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而展开。
与此同时,该局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如通过“十条禁令”、“十二项制度”来约束干部;建立了一系列工作管理制度,如推行“轮流接待日”,即从每周一到周五,由各科室及分管领导轮流接待来访群众,努力做到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小事现场解决。
为更好地促进我市畜牧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不断提升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水平,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从4月份起,该局在畜牧兽医系统开展了“动物防疫长效机制建设规范年”、“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加强年”和“生态循环畜牧业推进年”的“三年”活动。为进一步强化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质量监管,该局完善了审批程序、内部核查机制、签到制度、检查手段、考核措施等五项制度,全方位的制度建设有效地激发了干部下基层的积极性。
抓建设
开展“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是今年浙江省委、省政府为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而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今年我市的东塍镇东溪单村和杜桥镇溪口两个粮食功能区被列入首批省级粮食功能区建设项目,为做好此项工作,该局的粮油专家们调研、摸底、宣传、指导,风雨无阻,每天忙碌于田间地头。目前,粮食功能区初显成效。7月8日,省委常委、副省长葛慧君一行到我市调研农业农村工作,在实地考察了东溪单村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之后,对我市开展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工作给予了肯定。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是今年我市农业工作的重点项目。作为一个总投资1亿多元,总规划面积约7.6万亩的东部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项目,该局从年初准备筹划,到制定园区建设规划,再到帮助协调落实土地等等,直到近日,东部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总体规划终于在杭州顺利通过专家组评审。规划将按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标准,做好高品质西兰花示范区、特色水果示范区、西兰花精品园、杨梅精品园等两区两园建设,进一步提高我市特色农产品竞争力,为我市农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
抓培训
如何使农民培训工作与当前世博会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相结合,解决农民的顾虑?从4月份起,该局邀请农技专家组织开展杨梅、茭白等课程培训,通过专题讲解,向果农、菜农传授绿色杨梅、茭白等种植、施肥等科技知识,并进行现场面对面示范,使学员掌握了实用技术,进一步提高安全用药和科学管理水平。
为提高培训层次,提升培训能力,今年,该局培训办新审批2个培训机构,新增公共营养师、海洋船舶、室内装潢设计等培训项目。同时,与有关部门合作,形成资源互补和共享的培训局面。与临海电大联合招收农民大专生;与建设局、妇联、团市委等单位携手,联合开展建筑工、农村妇女、创业青年等培训。
抓落实
从明确17项2010年农业工作重点,到分解落实责任科室和责任人,到实施“一线工作法”,市农业局改进工作作风,深入一线,认真做好各项工作落实,就像该局局长陈宰金所说,“落实对干部来说是一种基本素质,一种必备作风,一种能力检验,落实问题解决不好,最新最好的思路和措施也难以奏效。”
为抓好今年世博期间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该局一方面组织开展“助世博、保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专项活动,确保我市不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另一方面,狠抓畜产品质量安全关,加强养殖场所的畜产品安全源头监管,开展生猪瘦肉精检测等。为落实今年我市强农惠农政策,该局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和农民信箱宣传农业补贴政策、标准和办法,通过发放“种粮政策明白卡”,使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落实责任、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制度体系、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发挥其最大效应。据统计,上半年,我市发放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达821.9万元,补贴机具近1300台(套),同时,落实农资综合直补面积48.4万亩,补贴金额178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