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普惠“三农”发展主旋律
时间:2010年07月25日 来源:山西新闻网
——省联社临汾办事处主任袁思义访谈录
靳淑琴 刘双平
采访背景:以农为本、以农为源,是国务院赋予农村信用社的神圣使命和政治责任;农业发展、农民致富,是农村信用社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立足点。
站在这一认识高度,省联社临汾办事处从去年年初起,在辖内农村信用社开始实施“保三农,建设精品零售银行”战略,带着对农民兄弟的深厚感情,怀着对“三农”发展的强烈责任感,着力抓支农载体创新。经过一年半的探索与实践,已形成了创建“村周银行”惠民工程、百场万店信用工程、三社联动互赢工程、龙头带动共富工程这四大亮点,初步构筑起了具有临汾特色的信合支农惠民金融服务体系,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推广价值的支农服务模板。
那么,具有临汾特色的信合支农惠民金融服务体系中有哪些亮点?如何在支农上再扩面增量,进一步普惠“三农”发展?在防控支农贷款风险上要把好哪些关口?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对省联社临汾办事处主任袁思义进行了专访。
具有临汾特色的信合支农惠民体系初步形成
记者:去年年初,临汾办事处在辖内农村信用社实施“保三农,建设精品零售银行”战略以来,着力抓支农载体创新,出现了不少亮点。对此你有何评价?
袁思义:以农为本、以农为源,是国务院赋予农村信用社的神圣使命和政治责任,农业发展、农民致富是农村信用社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立足点。为此,刘维佳副省长来我办视察时,向我们强调“为农民兄弟做事,一要有感情,不忘以农为本,不忘养育之恩;要有责任,尽到支农之职责,承担惠民之重任”,鼓励我们“要有信心,相信农民最讲信用,相信农业很有希望”;临汾市委书记谢海、市长罗清宇要求我们 “情系三农,促进发展”、“服务千村,惠泽万民”,副市长郑中夏鞭策我们“服务三农,科学发展”。
不负组织之重托,不负农民之信任。我们从去年初开始实施“保三农,建设精品零售银行”战略以来,通过抓支农载体创新,形成了创建“村周银行”惠民工程、百场万店信用工程、三社联动互赢工程、龙头带动共富工程这四大亮点,初步构筑起了具有临汾特色的信合支农惠民金融服务体系。
我们带着感情创建“村周银行”惠民工程,填补农村金融服务空白,服务留守农民。自去年刘维佳副省长为安泽凤池信合便利店首度揭牌至今,全市共建设信合便利店215个,辐射800多个行政村,银监会蒋定之副主席在山西考察时,给予充分肯定,省银监局邓智毅局长明文要求“加以鼓励、支持、引导,全省予以推广”,省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王亚亲笔题写店名。
我们带着责任创建百场万店信用工程,帮助转型农民创业,创建信用市场(街道)83个,累计发放小额农贷23.2亿元,信贷扶持面达56.1%。
我们带着信心创建龙头带动共富工程,支持新型农民发展,支持农业园区(基地)94个,农业龙头企业117个,投放信贷资金10.1亿元,解决了23000余名农民的就业问题,拉动21000余户农民人均增加收入780余元。
我们带着诚信创建三社合作互赢工程,支持新型市场主体,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217个,供销社 (流通企业)43个,带动9000余户农民调产增收。
记者:信合支农惠民,重要的是如何让信合的资金与农民的需求对接。你们在这方面有哪些创新之举?
袁思义:“对接”的关键,是要我们提供“及时”、“畅通”和“有效”的服务。为此,我们着眼于支农渠道的创新,多措并举建设惠农高速路。
为体现服务的及时性,各农村信用社在创建的信用村、信用市场(街道)、扶持的农业园区(基地)、龙头企业明示了热线电话,确保农民的求贷信息及时传到金融服务平台。
为体现服务的畅通性,吉县、安泽等联社全部在营业网点设立小额信贷绿色通道,曲沃联社试办农户办贷大厅、襄汾联社试办个人办贷大厅、侯马联社试办商户办贷大厅,实现贷款办理由“找人到找厅”质的飞跃,初步探索出了阳光办贷新路子。
为体现服务的有效性,我们的金融服务平台实现了服务人员挂牌上岗、实现了服务项目逐项公示,确保电话有人接,咨询有人应,贷款项目有人办。
记者: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金融需求不再局限于种田农民的范围,出现了需求的多元化。这样,支农产品也得打破单一模式,实现多样化。这方面,你们有哪些突破?
袁思义:一年多来,为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全市信用社创新营销农村青年、返乡农民、进城农民、复转军人、下岗职工和妇女六种创业贷款8900万元;推出“苹果仓单质押担保”及“林权抵押贷款”;力推“农户通”、“商户通”和“白领通”三种业务产品;紧紧抓住家电、汽摩下乡机遇,发放购家电、购汽车、个人住房、婚嫁、旅游等一系列消费贷款353笔3384万元;与太平洋、新华、泰康、人寿等4家保险公司合作开通安贷宝、红利发、红福宝等8种保险代理业务,进一步满足了中端客户的理财需求。
由于我们在支农产品创新上实现了新突破,省人行在全省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及大学生村官创业推动会对我们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支农要扩面增量力争实现“两个全覆盖”
记者:最近,临汾办事处召开了创新支农模式样板推广会。为做好推广工作,办事处向辖内各农村信用社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袁思义:坦率地讲,一年多来我们带着责任创新支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冷静地思考,我们在这方面还有很大地拓展空间,绝不能固步自封,必须再接再厉。所以,这次推广会上向辖内各农村信用社提出,要在支农上扩面增量,实现“两个全覆盖”。
一方面,要以实现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为目标,继续延伸服务触角,导入集中营销理念,扩大信合便利店覆盖村域。即在金融需求大、人均产值高、尚不具备商业可持续的行政村域,加快布设封闭式信合便利店步伐,挖掘农村金融资源,拓展农村金融市场;在“地域广阔,人口分散,经济欠发达、金融服务辐射力弱”的行政村域,依托乡村行政资源,社村联办,普设开放式信合便利店,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保障基础服务,发展潜力客户;在农业园区连片、产业化规模较高,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社新型经济体健全的地域设立三社联动式信合便利店,有效推动乡以下金融服务全覆盖,整合各种资源,形成支农合力,促进地方特色农业上规模、创品牌,提高附加值。
与此同时,以开设、推广“三农课堂”为切入点,支持农民扩大再生产,引导农民合理增加消费,促进以特色、高效农业为核心、以社会服务体系为保障大产业链的形成。
另一方面,以实现有效信贷需求全覆盖为目标,合理增加信贷资金投放量。小额信贷以其风险可控、利益多赢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从源头上解决了“三农”发展最基本、最急需的资金投入问题,是我们占领农村市场的主打品牌。各联社要按照银监会“确保全年涉农贷款投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增速,确保涉农贷款增量和在各项贷款中的比重高于上年”这“三个高于”的要求,按照农户“贷与不贷信用说话,贷多贷少经营说话,利率高低环境说话”,商户“贷与不贷看信用,贷多贷少看实力,利率高低看贡献”的营销原则,与信用工程相结合,打造“4S”服务模式,实现农户、商户、街道、市场、居民宣传、调查、评定面全部达到100%,力争创出一批有社会影响力、市场影响力的信用村镇、信用市场、信用街道、信用小区,叫响小额信贷品牌。
记者:实现“两个全覆盖”,推广你们在支农实践中创造的经验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你们将主推哪些经验?
袁思义:我们办事处组织专人对各联社多年来支农工作形成的经验、做法进行了归纳总结,与四大工程相对接,形成了一系列支农服务模板。这些模板,是全市支农工作智慧的结晶,实践的结果,经验的总结,成效的体现,是我们做好支农工作的教科书。
实现“两个全覆盖”,就要推广这些模板。主要是:“延伸触角,定时定点,填补空白,满足需求”的贴近服务模板,“支农助企,支企带农,运用杠杆,共同发展”的链接服务模板,“调查摸底,评级授信,一次核定,循环使用”超前服务模板,“三社联手,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全程服务模板。
把控风险严守贷款质量这条经营生命线
记者:市场有风险,经营须谨慎。这虽是老生常谈,但总有“万一”出现。对此,在倾心支农的同时,办事处如何加强各农村信用社的贷款风险管理?
袁思义:贷款质量是我们的生命线。我们要求各农村信用社一定要树立 “岗位责任重于泰山,保全资产无愧良心,贷款质量高于一切,信合利益系我生存”的信贷管理理念,从保证调查评定、评级授信的真实性入手,严防道德风险,对于胆敢弄虚作假、不客观公正评价贷户资信等级者,一经发现,绝对要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我们还要求,必须阳光办贷,面谈面签、实贷实付,严防操作风险;密切关注市场及贷户情况,多方获取贷户资金运用、资金回笼等信息入手,严防市场风险;强化贷后管理,按时上门回访,按期收回贷款本息,严防信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