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留守妇女4700万人
2010-07-13

我国农村留守妇女4700万人

时间:2010年07月13日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妇女能顶半边天”,这是国人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但对当今我国大部分农村留守妇女而言,这“半边天”可是说少了。在农村留守家庭中,她们顶起的几乎是“整个天”。

  农村留守妇女指的是丈夫长期进城务工、经商或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自己留居农村的已婚妇女。如今,我国留守妇女达4700万。4700万,这支相当于韩国全国人口数量的“娘子军”,在广袤而相对贫穷落后的乡村里,承担了什么,承受着什么,付出了什么,希冀着什么,恐怕连她们在外打工的丈夫、亲人都不十分清楚。但人们清楚的是,若没有她们,这数千万的家庭将会变成什么样。

  几千年来,中国农村家庭沿袭着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而这种模式近20年来在许多乡村几乎已不复存在。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持续涌动,随着市场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走出去”几乎成了绝大多数农村青壮年特别是男性青壮年改善家庭生活、寻求更好发展的唯一途径。在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及制度造成的现实门槛面前,他们根本无力承受举家流居城市带来的生存压力,于是,丈夫出门打工、妻子留守农村便成为无奈的选择。结果,传统的男耕女织变成了男工女耕,原本由夫妻双方承担的农副业生产、家务、抚养教育孩子、赡养服侍老人的重担,完全落在留守妇女肩上。让一个女人既当爹又当妈,既主外又主内,既干高强度的体力活又管孩子的教育学习,人何以堪?“牛郎织女”长年天各一方,一年或许更长时间才能见一次面,情何以堪?

  尽管留守乡村给数千万妇女带来劳动强度和生理负担加重、心理健康受损、文化素质提高受限、发展机会减少、安全感降低、对男性的依赖程度加重、家庭稳定性降低等诸多问题,但绝大多数妇女仍在苦苦支撑。因为,老人、孩子在这里,耕地、房子在这里,在外打拼的男人也不易。这或许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妇女必须付出的沉重代价。

  对于她们的付出与牺牲,我们不应心安理得;对于他们的困苦与挣扎,我们不该袖手旁观;对于她们的忧虑与希冀,我们不能漠不关心;对于她们的利益与权利,我们不可视若无睹。如果说,眼下我们暂时还无法让留守妇女从重压下完全解脱出来,但至少可以给其一个支点、助其一臂之力。这是政府的责任,也是企业、社会的责任。因为,数以亿计的农民工无疑已是当今我国经济建设、城市建设的生力军,他们对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作出了巨大贡献。农村强壮劳动力向城市的大规模转移,城市是最大的受益者。倘若把各种负担及问题全部留给农村,让留守妇女来承担,是极不公平的。

  所以,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乃至全社会,都应该为农民工和留守妇女做点什么,让他们能分享到浸着其汗水的建设成果。

  我们期待城乡一体化的时代早日到来,期待农村数千万“牛郎织女”早日团聚。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