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帆:三管齐下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2010-05-17

黄奇帆:三管齐下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20100517 08: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城乡统筹问题归根到底是改革的问题。”在15日举办的2010年中国农村经济论坛上,重庆市市长黄奇帆表示,重庆作为国家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市委、市政府将在三个方面进行改革探索,着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加大投入夯实基础

 

黄奇帆表示,要城乡统筹发展,首先要通过大的投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在基础设施上,总的要修3万公里公路,把县城和主城连通起来,今年实现2万公里,到2015年达到3万公里。要投资300亿元把通乡、通村的高等级公路和油路全都建好。此外,还要投资300亿元推进农村水利、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

 

在公共服务上,要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事业。今年实现了教育部定义的普及高中,就是说城里、农村的小孩初中毕业后,90%以上都能上普通高中或职业中学。大学毛入学率达30%,目前是西部地区最高的。特别是在发展农村教育方面做了5件实事:全面改造农村学校的危旧房;解决农村学校的大班制、大宿舍,投资建设了上千个寄宿制学校;使代课教师有了正式编制;提高农村教师津补贴,使之与当地政府公务员的标准相当;提高了每个农村学校的生均经费保障标准,比周边各省高了约一倍。

 

在社会保障上,基本实现了城乡合作医疗全覆盖。农民养老保险今年能够覆盖50%以上,今后两年争取在西部率先实现农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再逐步提高农村养老保险标准,争取到2020年,农村的养老保险水平和城区养老保险水平相当。

 

促进农村要素流转

 

农村要素流转问题包括农民工、土地和农村商品等三个方面。黄奇帆说,城乡要素隔离是我国城乡不平衡的根本原因,而人是其中第一要素,所以要把切实解决农民工户籍问题放在第一位。

 

“城市化的过程不是城市人自拉自唱,自己改善自己的过程,而是农民工转化为城市人口的过程,本质是减少农民的过程。”黄奇帆说,市委、市政府考虑用一两年时间,争取一步到位解决330万农民工的户籍问题,包括5年工龄以上的农民工和70多万在学校读书的中专生,还有50多万征地移民的遗留问题。今后10年,农村进城读书的中专生大概要增加200万,都要转为城市户口。每年的征地拆迁还要转化一些,再加上每年转化50万左右的新生代农民工,10年时间预计要再转化1000万人。现在重庆有1200万户籍意义上的城市人口,如果以后增加1000万,到2020年达到2200万,重庆户籍意义的城市化率应该在65%以上。

 

关于城乡土地流转问题,黄奇帆表示,农民进城后,要在城市用地,这需要用市场的力量来推动城乡建设用地的流转,而不是靠长官意志和行政力量。去年,在国务院的支持下,重庆建起了农村土地交易所,这个交易所就是专门进行城乡建设性用地资源配置的。大体上就是农村的闲散土地或者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节余下来的宅基地复垦为农田,经过土地部门验收后给出地票,土地仍然在农村使用,地票到交易所交易。房地产商要征地,可以通过买地票得到征地指标,可能是每亩十几万元,买指标的钱给农村,大城市房地产开发支持大农村发展建设,反哺农民,使农民发家致富,农村也没有流失耕地资源。

 

农村商品流通涉及到药品、生猪和各种农产品[14.92 -1.32%]。黄奇帆介绍,重庆最近推动了几个交易所。一是农畜产品交易所,主要是做生猪远期交易,现在每天交易量接近2000万元,到年底估计会达到每天5000万元,一年有近200亿元交易量。两三年之后,如果发展到一天有1亿多元的交易量,一年有近400亿元的交易量,就可能成为我国生猪价格的定价中心,目前正在各地积极筹建交割仓库,为远距离大批量的生猪交割提供服务。另外,还有药品交易所,在卫生部和药监局支持下刚成立,几百个企业的几万种药品同时在交易所电子屏幕上挂牌,分布在重庆城乡的几千个医院和卫生所可以同时在屏幕上买药,把所有中间环节省掉,节省成本,形成公正交易的平台。这样,把生产流通中的各个要素引入到交易所,将有利于打破城乡分割的局面。

 

重视微观运作体系

 

农村的产权制度要进一步明确,并让它在流转中实现真正的价值。黄奇帆说,现在,我们要求一年内,所有乡镇长、村长要核对农民的土地产证。包括林地、宅基地都要再次确权。“确权之后,要让使用权能在银行抵押贷款,要能够流转,真正赋予农民这方面的产权,要让它真正有价值。这正是农村各种改革的基础,这个改革真正到位作用不亚于当年承包制的改革。”

 

同时,农村现在的小生产组织需要有产加销一体化的龙头企业和农民自发的合作组织来推进。黄奇帆说,目前,重庆正加紧在“两翼”地区推进这项工作,力争形成农工商、产加销一体化。到2012年,培育龙头企业200家、实现销售值600亿元,发展专业合作社3500个,建成农林产品交易市场100个、销售网点1000个。与此同时,要把现代技术、现代农业引到农村去,加强技术和管理培训,包括乡镇、村社干部和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种植养殖大户、生产经营骨干,努力提高农村的生产力。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