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岁老太“最坚强母亲”
2010-05-10

2010年05月10日07:44      大河网-大河报

看着锅里煮好的肉,陈九老人很开心。

  □记者 陈伟 文图

  本报濮阳讯 本报5月8日A08版刊发了《89岁老太是3个男人的顶梁柱》的报道后,30余家网站、媒体转载,本报热线电话也成了“捐助热线”,众多爱心人士纷纷向“最坚强母亲”伸出援手。目前,陈九老人已收到爱心款物约万元。

  昨日上午10时许,记者再次来到濮阳高新区前皇甫村陈九老人家时,濮阳市金悦利湾鱼翅鲍鱼酒店经理李杰率员工正将两桶金龙鱼花生油、一袋大米一袋面粉、两盒水果和两只鸡、两台落地扇往陈九老人家里搬。

  “今天是母亲节,是您的节日,祝您长寿!”由濮阳恩来爱心协会发起人方红、秘书长马杰等人组成的爱心团队几乎同时赶到,他们带来了两大袋80余件春秋服装。

  “第一次来濮阳,坐了3个小时的长途大巴!”昨日上午11时30分,郑州宝志汽贸公司员工黄长征给老人带来了两箱火腿肠、10余件衣物和自己节省的360元生活费。“我来是想看一眼和我姥姥一样年龄的陈九老人!”看到老人炒菜没什么调料,他又从返程路费中挤出20元钱,让老人的邻居买来酱油、醋、味精、鸡精等调味品。

  在郑州经营保罗地板的陈晓欣看到报道后,委托濮阳的朋友来到老人家中送上现金1000元;在郑州干个体的王洪晓来到本报为老人捐了300元;省行政学院一位姓董的老师拿出600余元买来一个不锈钢折叠式坐便椅和一台不锈钢圈椅,于9日下午通过物流公司运至濮阳;在漯河从事粮油生意的吕先生给老人汇款200元。

  前晚7时许,一支爱心队伍来到老人家中,将3350元及一箱食用油、一箱火腿等生活物资送上,其中一个六七岁的孩子还掏出自己的50元零花钱交给老人。他们还买来10余斤新鲜的猪肉,让老人一家真正吃一顿“好肉”。

  村委会干部张文全称,为帮助这个特殊的贫困之家,两天时间内,村里为老人一家举行了一次爱心捐助,130余名村民捐款850元。

  “这么多吃的穿的用的,至少够老人一家用两年!”爱心人士的善举让众村民很受鼓舞,大家纷纷表示一定会尽最大努力,解决陈九老人生活中的多种困难,帮助老人照顾好3位生活不能自理的亲人。

    相关评论:如果向政府伸手她也是个好母亲

      89岁的农村老太坚强地支撑着一个极度困难的家庭,而不是完全依靠政府,按照我们的传统美德或古老的价值观,这很伟大,很高尚,但在建立可靠的全民性社会保障早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我国已经有制度有能力为她这样的家庭提供社会保障的今天,她仍然坚守这种美德,就值得商榷了,因为这样的美德在解决家庭小困难时还可以,但无法承担重大的家庭灾难,即使勉强承担,也会因代价太大、成本太高而让人觉得悲壮和辛酸,就像我们对这篇报道的感受那样。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就是要让因为种种原因遭遇生活难题的人或者家庭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不让他们独自承担生活的重压,不让他们因丧失生活信心而走向极端。要知道,这样的不幸者或不幸家庭,并不表明他们懒惰或愚笨,而是因为难以预测的疾病、生产事故、车祸等,他们不但没有责任,而且许多方面恰恰与某些普遍的社会问题有关。

  因此,我们在讴歌这位好母亲的同时,也应发现、赞赏、鼓励另一类好母亲:在自己瘦削的肩膀无力承担家庭重担时,能够理直气壮地向政府伸手——这不是乞求官员的恩赐,而是在行使法律赋予公民的正当权利,是提醒和敦促相关部门担负起政府应该履行的救助责任,防止每年财政拨出的这笔资金被闲置甚至挪用。  □岳建国

    面对“最坚强母亲”民政部门作何感想?

    有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捐助与关爱,“最坚强母亲”陈九老太太一家的生活会很快得到改善。对此,我们不知道濮阳市民政局的官员们作何感想,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不幸家庭的困境并不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比如老人大伯哥骨折、儿子骨折等治疗费用仍没着落,当捐助的钱物用完之后,这个4口之家,仍然要靠每个月150元的低保费和五保补助,一切将会回到原来!

  这个不幸家庭的困境,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比如老人91岁的大伯哥,因骨折而卧床两年多时间,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后来她的儿子也因骨折卧床不起,并且没有钱去医院进行治疗。面对这样一个家庭,当地民政部门仅让他们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是远远不够的,而是应该联合当地其他政府职能部门,给两位病人提供最基本的医疗救护,使其早日康复,并主动联系把91岁的老人送进当地敬老院,可不知为什么,当地民政部门一直没有这样做。

  无论是哪个人、哪个家庭,无论遇到什么自身无法克服的生存困境,都应该过上基本的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然而,从目前的情况看,当地民政部门并没有在老人一家最需要的时候,送去哪怕是最基本的关爱与温暖。如果他们不知道这个家庭的情况,那只能说明他们缺乏对底层农民生活的了解,涉嫌失职;如果是知而不为,那么他们更应该为此承担责任。

  更重要的是,现有社会救助体系无力支撑,不应该成为当地民政部门面对种种责问时为自己开脱责任的借口。当地民政部门应为自己之前的不作为感到内疚,并努力查找问题的根源:在地方财政并不困难的情况下,民众一直吁求的低保金、养老金、五保金等为什么覆盖面一直过窄、标准过低?

  其实,像陈九老太太这样的家庭,在其他地方也能看到,他们名义上享受着既有社会保障体系的眷顾,实际上却主要靠个人的坚强艰难地生存着。这种局面必须尽快改变,因为向农村贫困家庭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不应该是句空话。

  ■湖南省娄底市网友:我真的很想哭,可怜的老奶奶,您辛苦了,向您致以我最诚挚的敬礼!

来源:新浪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