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千里送药,送来溺爱送丢自立
2007-03-17

 

来源:长江商报(07/03/17 10:08)


  作为孩子的母亲,不辞远征劳顿不吝花掉高额差旅费,专程乘机给异地生病的独苗苗千里送药(中专女生在校感冒 家长坐飞机送药)。不用说,这是为人父母者身上散发出的一种醇悠而深沉的爱。这种爱也的确很原生态,但这种母爱的自然表达,送来关爱与娇惯的同时,却直接“送丢”了孩子的自立意识,无疑是把孩子再一次放回只有温暖没有风霜飘摇的襁褓中。


  尽管给予和关爱不能作为利益回收的订单,但感恩之心与苍生情怀,却是生息于任何社会的人们对给予者的起码“回执”。感恩是一种道德良性互动的润滑剂,任何拒绝这种情怀生成的行为,无疑都是在“复制”着道德的癌细胞;系牵苍生,明晓现实与未来之责,更是一个社会公民的必备素养。


  让人担心的是,不管是那些正在“草莓化”的独苗苗,还是在他们周边的家庭、学校、社会,自立意识的培养缺失与感恩教育的习惯性疲乏,似乎正在成为我们社会的一种“流行元素”。诸如高中“陪读军团”声势浩大,家长普遍认为理所当然;父母每天守在校门口习惯性地接过孩子肩头的书包,孩子从不言谢……如此云云,无一不凸显出感恩与素质教育的群体性麻痹。


  这让我想起香港大学在内地招生的13个面试题,无一不含苍生与感恩社会之情,诸如:老人越来越多,会对这个社会产生什么影响?你有什么解决办法?如果你有300亿,你如何改变中国状况?你会去贫困山区看望孩子和去当义工吗?相较之下,我们的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中是不是在对这些问题的有意回避,我们社会在苍生情怀氛围的构建中是不是一种意识放弃。


  不管我们如何讳莫如深,未来中国将货真价实地挺进老年社会。作为不远的未来社会之创新求实的主体,时代的弄潮儿,这群独苗苗肩头的担子将越发沉重。这就需要正在拔节成长的年轻人们,要比前辈更有感恩之心、责任之心,需要坚忍不拔、百炼成钢的脊梁精神。


  感恩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回馈社会、助携他人的人类精神食粮,这份食粮滋养着中华民族的人脉传统。所幸的是,如今我们发现了独苗苗的“草莓化”倾向,有识之士在批判,也在为之诊疗。下一代的未来,需要全社会的呼吁与参与。这就要从细节做起,诸如孩子的一次小感冒,就得让他们自己去看病拿药,否则,丢失了自立的孩子,也就丢失了预想的美好。


  周明华(四川成都 编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