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眼里的中国孩子:是最辛苦的一族
2006-06-14

2006年06月13日  来源:新华论坛 

    原编者按 本文是作者根据英国教育家伊迪斯的口述写成的。伊迪斯忆述其于身经历,感到中国孩子在成长过程受到太多限制,令他不禁感叹中国孩子是最辛苦的一族。

    华人家长管教严

    以前总听说中国独生子女都被宠成小皇帝,近些年又目睹了中国少年在世界上屡获数学、音乐大奖。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多次访问中国后,我却不禁感叹:中国孩子是最辛苦的一族。

    我曾亲历如下情景,感觉很新鲜。一次在伦敦办公室,一住华人同事叫7岁的小女儿过来玩,她一进屋就被父亲扯着胳膊提醒道:“还不快叫阿姨、叔叔。”可怜的小姑娘蚊子般嗡嗡地挤出来:“叔叔、阿姨好!”随即她被勒令到一旁乖乖玩去。

    西方没有让孩子称外人叔叔、阿姨的习俗,孩子会被允许与大人一起聊天,即使是小小年纪,也能如小大人般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种现象是时常得到鼓励的。记得一位中国女士询问一个9岁英国女孩最要好的同学是谁时,女孩掏出自己与一位男孩的合照说,这是她最亲密的男朋友,惊得中国女士张口结舌,一旁的洋妈妈仍然一脸坦然地微笑着。

    令西方人诧异的是,华人家长尤其对宝贝女儿看管得极严,生怕出轨、“学坏”、“上当受骗”。欧美高中每学年末,各个中学一年中最隆重的典礼就是年终舞会,男孩子要着燕尾服,女孩子准备了多时的晚礼服就盼望在此刻露脸,一旦在舞会上遭遇女孩子没男孩请,或男孩子请不到女孩,则会感到是没面子的憾事。中国孩子在其身心成长过程中受到了太多的限制,令西方人议论中国的家长是否过于严酷。

    孩子成才观不同

    华人家长在培养子女成才方面似有迫不及待的功利主义心态。一个华裔男孩毕业于免费公立中学后,又考上了牛津大学法学院,为此其家长甚有面子,周围华人也啧啧赞叹做父母的总算心血没白费,将来儿子成为开业律师年薪15万英镑,父母多享福,并以此作为督促自己及子女努力的活样板。

    周围洋邻居有一个同龄的男孩,自小学至高中每年皆花费数万英镑接受昂贵的私立教育。高中毕业后,小伙子居然决定不去上大学,头半年先是到西亚、东亚和喜马拉雅山旅行,爬雪山、过草地吃尽了苦,保全了性命已算万幸。接着他又通知父母暂不回家,又去了非洲,在乌干达当了义务乡村教师。其家信常常是他如何克服种种艰难与当地土著沟通,及如何与艰苦的物质条件搏斗的生存日记。洋青年父母每每总欣喜地举着儿子来信向外人展示,他们认为,孩子喜欢自己所从事的事情,成为一个快乐的人,这点是金不换的。

    对此,华裔家长私下里交头接耳,真搞不懂洋鬼子,明摆着吃亏。得不偿失嘛。洋孩子就是不懂事、不争气。(作者:郭莹)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