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有病,谁之过?
2006-06-13

    10日,北京市教委向社会透露了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部分数据:中学生血压偏高的比例平均超过50%,高中生超过60%;学生肥胖率比5年前增长了一倍;北京市学生视力低下检出率平均为51.9%。(见6月11日《京华时报》)

    血压偏高、体重超标、视力衰退……这些本是老年病的特征,竟然缠附在我们小小少年郎身上,而且数量过半,令人无语!如果要给我们当下的中学生绘一张形象图,那必然是:老气横秋的脸上架着一副近视镜,胖乎乎的身子,弯着腰、低着头驮着超重的书包……

    梁启超曾在他的名篇《少年中国说》中提到,年轻人如“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在年轻人与国家前途的关系上,任公说:“今天的责任,不在于他人,全在我们年轻人的肩上,年轻人聪明智慧,国家就聪明智慧;年轻人富有,国家就富有;年轻人强盛,国家就强盛……”可是,今天之中国少年“红日初升”即有“日薄西山”之兆,焉能不叫人对前途忧心如焚?

    近年媒体频报,在中日韩三国小朋友的夏令营活动中,中国的孩子普遍存在着依赖性强、意志薄弱、身体素质极差等现象,令组织者、专家学者唏嘘不已。

    是谁谋害了和正在谋害我们孩子的健康?毫无疑问,是教育的失误。中国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就业,孩子念书的全部目的就是读出好成绩,考上好学校,找份好工作。当所有的目光(教师、学校、家长、社会)都聚焦到事关孩子、教师、学校、家庭前途命运的高考上,各方就自觉不自觉形成一股孩子根本无法抗衡的合力,强迫孩子们每天里除了读书还是读书,除了考试还是考试,甚至恨不得一天掰成两天用。游戏、娱乐、煅练、休息……这些孩子成长过程必需的“营养品”,在他们眼中,都成了浪费时间的一种表现。结果,我们的学校就像一架架残酷的“绞肉机”,本来鲜花般的孩子,经过这台“绞肉机”一番折磨,也非变成“残花败柳”不可。连外国人也用“残酷”两字来形容中国的高考。

    孩子们为了未来,预支了自己的健康,他们将自己得到什么?父母将得到什么?国家又将得到什么?目睹今日之痛状,那些坚持为现行教育体制说好话,为高考美言的人,都应该好好反省一下。

    在芬兰,学校实行“无差别教育”,不分重点与普通班,学生没有作业(一周的课外作业仅为5小时,差不多是中国学生一个晚上的作业量),没有考试、升学压力,孩子尽情玩,但是芬兰学生的成绩依然出类拔萃,令许多国家拍案惊奇,“排队”到芬兰取经。

    教育与经济投入密不可分,芬兰的成功经验,或许还一时难以移植我国,但是他们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弥足珍贵的教育理念,那主是:让学生快乐学习、愉快成长,远比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更幸福,无论对学生本人还是国家。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