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儿童的儿童节
2006-06-09

郭立场
来源:光明网
 

  儿童节过去了,但关于孩子的话题却不能就此打住。孩子,我们能为你做什么?这是时下父母们最为关切的话题。一切以孩子的名义,一轮“为了孩子”的消费如火如荼,“儿童消费主义”铺天盖地而来。长辈们精心为自己的儿孙选购礼物,用物质消费填补节日的角落,这几乎成了不约而同的选择。

  儿童节成为长辈们装扮儿孙的契机。层出不穷的各类消费,几乎要掏空家长们的腰包。然而,“一切为了孩子”,家长们无不慷慨解囊,不但要保证孩子吃最好的,还要保障穿最好的,尤其是要确保受最好的教育。可以说,“为了孩子”,该花的花了,不该花的也花了。照常理推断,这样的儿童节,应当是孩子们欢乐幸福的节日,但是,透过家长们不遗余力的关爱,我们又仿佛看到了儿童节背后的成长尴尬,看到了孩子们幸福背后的无奈。尽管儿童节是他们的节日,却没有属于他们的自主权。儿童节本是关注孩子们的节日,却淡忘了孩子自身的存在。最为明显的,便是家长对孩子接受教育所持的态度和行为,丝毫没有顾及到孩子健康成长的规律,更没有考虑到孩子的现实需要。

  “我发觉中国的家长都望子成龙,都渴望孩子是天才,都希望孩子能一举成名,为此从小就给孩子上各种班,弄得孩子非常痛苦。”著名美籍华人数学家丘成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告诫中国学生家长,不要使孩子成为家长望子成龙的牺牲品。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最新发布的《2005年国内五城市未成年人发展联合调查中学阶段青少年发展状况报告》显示,这项涉及北京、上海、广州、昆明、汕头等城市5875名初一到高二中学生的调查发现,我国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在诸多方面呈现出一种不容乐观的趋势:视力水平大幅下降,睡眠时间减少,体质下降,以及心理素质的降低和思维能力的钝化。

  中国孩子的课业负担比其他许多国家要沉重得多,父母为了使孩子早日成材,不惜剥夺孩子的休息、娱乐时间,代之以各种课余学习,这更加重了孩子们的负担,使他们痛苦不堪。是教育还是折磨?我国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在诸多方面呈现出一种不容乐观的趋势,拷问着我们的教育,更叩问着家长的身心。作为生活在父母羽翼下的未成年人,因学习压力而承受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显而易见,家长难辞其咎。

  孩子不堪压力之重,身心发展在诸多方面呈现出一种不容乐观的趋势,向目前的教育体制敲响了警钟。教育是培养、塑造人,需要对“培养怎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有个明确的定位。要破解孩子的重重压力,必须开展扎实的素质教育。最为根本的是要改变现行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机制,建立起科学的社会用人机制和人才评价体系。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家长改变教育观念和培养方式,刻不容缓。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深刻的教育思想变革,非但需要学校解放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更需要树立大教育观,将素质教育延伸到校外,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促进,发挥其整体作用。只有家长形成素质教育的新观念,才能顺利开展扎实有效的素质教育。

  可怜天下父母心,家长的所作所为也是迫不得已,归根到底,是应试教育迫使家长走进了教育误区。实行素质教育的前提是弱化文凭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只有社会成材的标准多元化了,只有重能力而不是重考分成为社会常态,家长才不会把他的所有意图都强加给孩子,中国社会才可能走上素质教育之路。也只有这样,儿童节才成其为真正的儿童节,而不是没有儿童的儿童节。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