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留守妇女"现状调查(五/图)
2006-06-07
河南报业网讯

重视发展农村合作组织——访“三农”专家温铁军

h060697.jpg

  温铁军,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兼任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理事长兼院长。长期坚持农村实地调研,先后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做学术考察,素有“温三农”、“用脚做学问的学者”、“9亿农民代言人”之称。

  记者(以下简称记):最近,河南省某部门的一份调查报告认为“留守妇女”已成为河南农村的普遍现象,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温铁军(以下简称温):这并非河南独有,中西部地区都存在这种现象。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出去打工了,很多家庭内部矛盾很难协调,再加上农村基层的文化生活比较匮乏,形成了复杂的社会问题。

  记:农村劳动力不断进入城市,加快城市化进程,是不是就能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

  温:中国“三农”问题短期内不可能彻底解决。这是中国的国情决定的。现在中国8亿农民,将来即便达到了50%的城市化率,由于人口达到十五六亿,依然有将近8亿的农民。而农村的土地随着城市化进程将越来越少,在这样的资源条件下,“三农”问题彻底解决的难度相当大。

  新农村建设就是为了缓解“三农”问题,根据日本、韩国的新乡村运动经验,由政府投资,发动广大农民参与,推进农村的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把大量的小项目投到村里,而这些小项目恰是地方中小工业能支撑的,所以,农村经济、地方经济都发展起来了,农村的面貌整体上也就改观了。

  记:那么,新农村建设的主力是政府还是农民?

  温:两亿四千万农户、八亿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

  记:如何让他们成为主力?

  温:首先,发展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只有这样,才可能有效地去跟其他经济主体进行谈判,建立稳定的契约关系。这不是前些年那些松散的协会,而是一种紧密的形式,农民交入社费、入社股金,在利益上紧密相关。同时,帮助农民形成各种社会组织,比如老年协会、妇女协会,加强社会、文化建设,搞点手工艺生产和文艺活动,化解社会矛盾。

  记:近年来,您一直在推动农村新型合作组织的建设,这和历史上的合作社运动有什么不同?您为什么这么看重新合作组织的力量?

  温:我国上次合作化运动主要服务于国家的工业化需要,以便从农村提取剩余。新型合作组织与之有本质区别:第一,入社、退社自由;第二,“分田到户”这一基本土地制度不变;第三,合作社负责人由社员民主选举产生。实际上,世界范围内的合作社组织是在19世纪30年代,随工业化的产生、大资本的出现而形成的弱势群体的联合。

  在新农村建设中,之所以要重视合作社的作用,是因为:

  第一,高度分散的、兼业化的、小规模的农户不能承接国家的政策和资金投入,只有把农民组织起来,才有承接的组织载体。现在,中央已经明确,新增财政支出的大部分都要投向县以下的基层乡村,如卫生、教育、基础设施、文化等方面。如果都是一盘散沙,国家怎么投?

  第二,2004年全国范围内减免农业税以来,农村基层行政功能弱化,家族势力、黑恶势力、宗教势力等迅速崛起,填补组织空间,如果不主动组织农民,恐怕问题会恶化。

  第三,中国农业的高分散性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在现有条件下是无法解决。比如让农民进行无公害生产,但有农民说:想让我不施化肥农药,如果我不愿意,20个警察都管不住我。只有合作才能解决。

  记:那么,您对合作社建设的主要思路是什么?

  温:要从城乡关系的角度考虑合作社问题。现在的城乡关系,说白了,就是农民整点农药残留,城市整点假冒伪劣,互相损害。一方面组织农民,不打农药,不上化肥,生产真正的绿色食品,保证食品安全,也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一方面在城市成立绿色消费合作社,培养科学的消费观念,打通高成本的有机产品在城市的销路。这样才能打造和谐的城乡关系。

  同时,我们总结合作社建设的经验,就是三句“八字经”:联合购销,风险最小;资金互助,制度重要;文化建设,收效最高。意思是说,联合购买生产和生活资料,联合销售农副产品,成功率比较高,风险比较低,而且收益可能比较大;资金互助可以搞,但是风险大,一定要完善制度;要有文艺活动,搞老年协会、妇女协会,这些活动成本低,精神收益大。因此,一个真正成功的合作组织,一定是把生产、流通、资金、文化等方面集中在一起的。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