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留守妇女"现状调查(二/图)
2006-06-07
河南报业网讯

h0606910.jpg

h0606924.jpg

h060698.jpg

h0606921.jpg

h0606929.jpg

  麦浪滚滚,一望无际。

  襄城县姜庄乡袁庄村,静静地卧在一片金黄之中。

  阳光下,麦田里热气翻腾,让站在地里的李勤感到有点眩晕。

  李勤家有5口人,丈夫在广州一家玩具厂打工,儿子在郑州学电脑,家里剩下了她和80多岁的公婆。

  现在时兴打工了,村里的人出去了一半。李勤的丈夫也被她“赶”出了家门。

  年前李勤被车碰了,到现在走起路来还是一瘸一拐的。家里种的6亩麦子马上要收了,丈夫放心不下,往家打过三次电话了。儿子18岁,会出力干活了,但她不想耽误儿子的课程,“打工光靠下死力不行,得有点技术。”

  村上干部说,南阳、驻马店那边儿的麦子收完,收割机才会来。李勤就经常向村北的公路上张望,看有没有收割机过来。

  端午节这天,村里的秘书来找她,说乡里成立了麦收帮扶队,村里把她家作为帮扶对象报上去了。没想到,就隔了一天,乡计生办组织的收割机说来就来了,她家成了全村第一个开镰收麦的。李勤慌得不行,赶紧找来邻居帮一手。

  63岁的方梅妮抱着孙女来了。“都是庄邻,有事了过来看看。”方梅妮笑着说。

  方梅妮家在村上算是有劳力的户了,虽说大儿子在平顶山一家煤矿打工,二儿子在北京工作,但有大儿媳妇在家,自己和老伴也都能干活。“有收割机,两三天就麦罢了。比以前,人闲生多了。村里好多在外打工的人都没有回来。”姜庄乡有37个村,情况大都和袁庄村差不多。

  这天午饭后,邻居袁海家栽棉花,没人手,方梅妮也去帮忙了。

  方梅妮说,前几天二儿子打回来电话说,有对象了,这喜事让方梅妮高兴得合不拢嘴。现在她最大的心愿是让二儿子把北京的媳妇儿领回来,让她和老伴看看。“见面礼都准备好了,就看孩子啥时候回来了。”

  孩子都不在身边,方梅妮也很想念,不过她想得很开。“总比趴在家里下死力种地强吧?”方梅妮说。

  麦天到了,襄城县有无数留守妇女像李勤、方梅妮一样,在焦灼中等待着、兴奋着。

  【襄城县有16个乡镇,总人口79万,每年外出务工者达到25万人次,年劳务收入达到15亿元,成为该县农民收入的主要支柱。襄城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耕地面积82万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烟叶、红薯等。今年全县小麦种植面积58万亩,是全国优质粮主产区。】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