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代商报】
近年来,瑞安市教育局局长叶耀国力推农民工子女受教育“同城待遇”政策,引发一系列新问题。“从2003年开始,外来借读的孩子以每年4000人的速度递增,现在已经超过3万人。一些学校已经处于超负荷运转,而前来就学的孩子仍然络绎不绝。”叶耀国说。
(据6月5日《中国青年报》)
瑞安市教育局的《关于做好2003年瑞安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招生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凡在瑞安市务工的所有外来农民工,只要持暂住证和夫妻双方任何一方企业出具的证明,其子女即可无条件地在瑞安市公立学校就近入学,享受瑞安市民同城待遇,免除学费。
瑞安的改革让万千农民工高兴,该市也付出了比较“沉重”的代价。2005年,瑞安市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达到空前的4.98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数的35%。一个“同城待遇”也把瑞安逼到了气喘吁吁的地步。
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当多数城市对待外来人口的亲近姿态还停留在口头上的时候,瑞安的大步走让人敬佩,同时瑞安的窘迫也更让人忧心。一个大步走的城市遇到了难题,其示范作用势必影响更多的城市,那么可以说瑞安“同城待遇”的生死应该看作一个试验标本,标本大步走的姿势被困,社会有理由忧心。
瑞安现在的处境是处于“孤岛”之上,当绝大多数的城市没有实行“同城待遇”的时候,外来人口的选择只有这一个“孤岛”,因此政策闸门打开,“逐水草而居”的汹涌的农民工子女就让瑞安教育的大坝有些吃紧,瑞安的困境正是“孤岛”的困境。
“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2003年教师节温家宝总理在视察北京市接受务工农民子弟学校时写下了这句话。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儿童少年本应得到同等的尊重,应享有同等的受教育的权益。然而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特别是现在有学上,一个“孤岛”确实显得太孤独了。
解决问题的出路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孤岛”不再是“孤岛”。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出台强硬的政策,让“同城待遇”成为国家政策,让所有的城市都敞开大门,让所有的城市的学校都成为农民工认为的“水草丰美”的地方,让星星之火燎原,才能真正化解“孤岛”的困境。◎欧恩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