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全国智美展主题研讨会:研讨会专家各抒己见
2006-06-05

 

06全国智障者(儿童)美术书法作品展主题研讨会——书画、艺术、开发儿童的天赋成功举行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文/燕文君

 

    由中国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主办,北京多维乐舞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协办的06’全国智障者(儿童)美术书法作品展主题研讨会于2006年5月27日下午在中国残联111会议室举办。此次研讨会以“书画、艺术、开发儿童的天赋”为主题,主要议题有:书画等创造艺术教育和普通艺术教育对开发智障儿童智力的作用;书画等艺术教育、调理治疗的应用案例展示及讨论;创造艺术与医学的结合,对开发智障儿童天赋和生活行为能力的必要性研究;国外智障托养机构及开发智障儿童天赋的相关项目发展状况,探讨与中国相关项目的合作前景。

    与会者30多位,有来自特殊教育、艺术教育、艺术心理、艺术调理治疗、中医学、心理学、遗传学、社会学等各领域的专家及智残儿童家长。音乐治疗专家陈莞、书法治疗专家胡斌、中医专家王朝宏、艺术家黄岩、音乐治疗专家俞慧耕、多维乐舞调理康复治疗专家王春红分别就自己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做了主题发言。中医专家傅景华先生提交了主题为‘人类健康呼唤艺术’的文章;北京慧灵美术老师吴丽英老师递交了她在工作中用绘画手段调动学生潜能的专业文章。

    《三月风》副主编张和勇先生,作为此次智美展评委会的主任,对此次参展的作品,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这些作品构想独特,色彩丰富,最重要的是他们不做作,非常自然,这也正是很多艺术家正在追求,而且很难求得的东西”,“我们的评比也是建立在认知他们的天赋,支持他们潜能开发的基础上”。同时,他也表示智美展研讨会非常重要,要想认知他们的天赋,专业的研究就应该深入。书法治疗专家胡斌女士讲解了书法治疗的方法和案例,清晰的阐述了书法治疗训练如何帮助智障儿童,他帮助的儿童书法作品还在此次智美展中得到书法一等奖。望京医院中医专家王朝宏先生从中医角度阐述了智障的病理基础和治疗手段,他指出‘艺术治疗与中医顺其自然要素是一致的,任何人包括智障者都需要因势利导的各种方法,而不是简单的打针吃药’。

    2005年曾组织并参与“构筑寓言”的艺术家黄岩先生谈到,我们应该避免用自己所谓正常人的眼光制造一些标准去给某类人群贴上“智障”的标签,这些行为的后果是把他们越推越远,让他们生活在社会的边缘。在艺术家与智障儿童共同绘画的过程中,双方是完全平等的互动过程,应该尽量多的挖掘他们本真的东西而不是定一些指标让他们达到。这番讲话马上引起了讨论:作为特教老师、艺术治疗者,应该用怎样的心态去面对智障者——如果没有预期目标如何能实现治疗?如果有预期目标又怎样能深入智障者的内心世界尊重他们的想法、挖掘他们的潜质?尺度的拿捏是否只凭治疗专家的感觉和经验?这给我们的专业人员提出了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专业如何发展”。

    多维乐舞创始人王春红女士在中医学理论基础上,通过创造艺术调理治疗案例解释了情绪和行为转化的藏象理论基础,舞动、声音与色彩造型的视知觉基础,阐明了情绪、行为及多种艺术的对应关系;并强调必须掌握这些专业知识,才能由此及彼,由表象而知内心,由艺术调理来调节行为与认知,才能提升他们的情智水平、改善其生活与行为能力。另外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的陈莞女士面介绍了国内音乐治疗的发展和自己的研究经历。

    创建中央音乐学院培训中心音乐启智实验班的俞慧耕教授讲到自己的经验体会:对一些低度、中度智障者,应该像正常人一样对待他们,让他们和普通孩子一起上学,和普通孩子一样要求,要让他们相信别人能做到的他们也能做到,尽管这个过程很艰难,非常难,但只有通过这样的磨练,他们才能自信、自强起来,才能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来。经过我们教育的这些能够自立的孩子,将来社会应该给他们提供普通人拥有的职位。和俞女士一道来的还有一位智障者,他从3岁开始正式学习音乐,2000年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攻读心理学专业,现已修完所有课程,于今年毕业。他在会议中不时提问并发表见解,思维活跃,为俞慧耕女士的发言作了最生动的注解。

    中国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主席马廷慧女士在总结中深有感触‘今天的研讨会横跨众多的行业,讨论非常热烈,而且能够统一在书画、艺术开发儿童的天赋研究方向和深度研究的专业性上,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尽量打破各种学科的壁垒,整合散落的资源,综合性的,包括音乐、舞蹈、绘画、创造艺术、中医等专业的综合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与会者最后达到的一致收获是:‘社会应该平等对待智障儿童,智障者有权利参与社会生活,有权利像普通人一样接受教育,应该研究适合他们的特殊教育;艺术对开发智障儿童天赋和生活行为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十分有必要继续深入研究,各学科应该打破专业壁垒、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的壁垒,以智障孩子为中心,把资源整合到一起为他们更好的生活而服务’。同时也可以看出,艺术治疗这个领域在国内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亟待深入研究。一些专家也认为大家在讨论中没有明确区别艺术教育和艺术治疗:是让智障学生单纯的“学习”艺术,接受艺术熏陶,还是通过一种有理论实践根据的,系统完整的介入方法,使用艺术这个沟通工具去主动干预、调整他们的心智和行为能力。

    这个初步探索建立同行对话平台的研讨会,已经凝聚起了更多有心人的热情——这是一群执著的具有爱心的专业人士和参与者,55%来自象北京慧灵、天赋园、利智康复中心、马斯特比艺术中心、成功无限杂志社、禾易电子咨询、公益中国等这样的民间机构。由于这个领域的草根性试验性,由于大多数人对智障者社会身份的认知差异、对艺术治疗理念的隔膜感,大家感到任重而道远。但我们相信,沟通善与美的研究,使用艺术这种手段帮助智障人士的工作,会因大家的努力越走越好!全国近2000万智残者一定能够得到更好、更专业的帮助,让他们的生活更美好!

 

    精彩点评:

    1. 这是同在一个世界的灵魂向自己的同胞,另一类灵魂伸出的援手

    2. 在这个建立对话平台的初始阶段,各种观念上的、不同出发点的、总之是方向性问题上的差异自然会在这次研讨会中显现出来,引起讨论:比如,艺术对人的心智有影响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这是艺术本身对人生理和心理的沟通作用使然,但作为治疗师,应该怎样运用艺术这种语言工具,是作为一个语言的转译者,还是在重复的艺术强化训练中改变情智?当然,这也许是一个问题的不同深度的两个层面。

    3. 大多数人对艺术治疗的理念知之甚少,甚至开展工作时不被人理解,而艺术调理治疗本身又是对专业素养要求极高的领域,注定只有少数人才能通过长期的学习积累掌握,更重要的是,有了和艺术治疗紧密相关的理论基础另外,还要有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

    4. 马老师总结:今天会议的目的,是尽量打破各种学科的壁垒,整合散落的资源,一切以这些智障的孩子为中心,综合研究各种帮助他们的方法和手段。

    5. 与艺术教育有些区别,艺术调理治疗并非为了完成一个艺术创作指标,而是通过各类艺术的方法,达到艺术之外的一些提升其潜能的功效。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