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儿童,你们真的很可怜(转载)
2006-06-05

新浪博客


出生在中国的儿童,不论富贵贫穷,都太可怜了。作为一个人,自己是没有选择出生与否的权利的,但不幸的是,作为中国的儿童,他们后天所拥有的许多权力也都在爱的怀抱里被堂而皇之地剥夺了,且很少被父母或老师当作有着独立思想的人看待,他们只是孩子,只是需要乖乖听家长和老师的话的乖孩子,他们只是学习的机器,只是家长的虚荣心得以实现的道具而已,而对于那些没有任何社会保障的农民来说,他们还是养儿防老的生活保障-----一份养老保险金。

实际上,孩子还未出生,就已成为父母心中美好的憧憬,一俟呱呱坠地,父母便舍身忘我地把他们所有的爱,所有的财力及所有自己不能实现的美梦和理想都倾注在孩子身上,当然还有强加给孩子身上的各种有形或无形的压力。“教育从娃娃抓起”这句口号于今基本上违背了原意而被赋予许多现实意义,从幼儿园起,孩子们肩上就担负着考上名牌大学,出人头地的神圣使命,而孩子无疑就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和社会环境的牺牲品。

出生在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人家的孩子,虽然衣食无忧,但并不快乐。在刚能把母语连成句子说出来的时候就被父母送到双语幼儿园,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坐在小课桌前既要学习ABC,又要学会a、o、e、b、p、m、f等拼音,还要学习算数;一点音乐细胞和天赋都没有的孩子不得不在家长的逼迫下弹钢琴,吹黑管。学龄前本来是孩子一生中最无忧无虑的时光,转瞬即逝,可却被望子成龙的父母剥削殆尽。

那么,幼儿园里的其他情况又是如何呢?只见孩子们一个个规规矩矩地坐在小板凳上,不敢乱说,更不敢乱动,一切听从老师指挥。上课的时候,老师指着一个圆圈说这是太阳,可孩子说这是盘子就是错的。吃饭的时候,性格内向胆子小的孩子是老师给多少吃多少,从不多吃多占。胆子大一点的孩子还能占点便宜,好比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可也多不了多少。午休的时候,个个躺在床上像乖巧的小猫咪 ,即使想小便也要等到午休结束时间。这哪是幼儿园,简直像集中营。在幼儿园的三年里,究竟淹没了多少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无从考究。

小学生更是可怜。每天清晨,早早出门的都是小学生。

可是看到小学生们像蚂蚁一样弓着腰背着个与其年龄绝不相称的大书包,大人们大都不以为然。大人还有8小时之外的自由与消遣,可孩子们每天都有写不完的作业,做不完的题。一个生字写十遍,一篇课文抄五遍,五加四得九,六加三得九,七加二得九……. 类似的作业天天有,不知我们的老师们怎么想的,这样的机械练习强加于活泼好动的孩子身上,未免也太残忍了。老师如此,家长更是变本加厉,不惜长年累月地牺牲自己的周末,带着孩子奔波于各种各样的课后班,诸如奥数班、书法班、美术班、外语班、乐器班、舞蹈班、作文班等等不一而足。可怜的孩子们不能做自己喜欢的手工制作,不能看自己喜欢的动画片和童话故事书,更没有过玩泥巴等亲近大自然的经历,只能毫无自由意志地听从大人们的摆布。

如果生在贫穷人家更是不幸。父母为了生存让最需要关爱呵护的孩子留守家里,过着野孩子的生活。孩子不仅得不到物质生活的保障以及及时接受教育的权利,情感世界也是一片贫瘠。如果生在贫困家庭更是不幸中之大不幸,类似洪占辉的弱小孩子不知有多少仍在承受着大人们也不愿承受的生活重负,又有多少孩子正在被穷困潦倒的父母当作乞讨的道具而被无情地剥夺了孩子们做为人所应有的尊严及人格,他们根本没有自己的童年,有的只是生活的苦涩与艰辛。

人的一生是由不同阶段组成的,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不同人生阶段应有各自不同的经历,体现着各自的精彩。对于儿童来说,决不能忽视其生长发育的特点而拔苗助长。虽然社会竞争激烈,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总不能为了子女将来能娶到富贵人家的小姐或嫁入豪门而指腹为婚或以牺牲孩子目前幸福为代价在孩子十几岁时便为其张罗婚事吧 。

什么时候能还给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童年呢?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