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 留守孩子渴望一个温暖的家
2006-05-31

 

2006年05月31日06:20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易丽平本报记者陈婷“青神县共有留守儿童8013人,占全县儿童的24.6%。”5月26日,眉山市青神县妇联主席袁晓霞告诉记者,留守儿童中单亲外出的占65%,双亲外出的占35%。

  在省妇儿工委和县委、县政府支持下,一个专门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保护项目正在青神县启动实施,该项目计划综合调动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共同营造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环境。作为教育保护项目的基础工作,今年4月,项目牵头单位青神县妇联在全县发起了一个涉及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心理等多方面情况的调查。5月26、27日,记者赴青神县,对当地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进行采访。

  最陌生的亲人

  我的妈妈爸爸到很远的地方打工去了,几年才回来一次。

  记得有一次开家长会,别人的家长都来了,只有我的爸爸妈妈没有来。看着空空的座位,我想:您为什么不能来,是怕老板骂你?还是怕扣您的工资?

  如果妈妈爸爸就在我面前,我会跟他们说:“我不希望有更多的钱,我只希望有一个温暖的家。”

  这是一个小学留守儿童的作文。在青神县,我们问很多留守儿童:“想不想爸爸妈妈?”他们摇头,泪水却浸润了眼眶。对他们来说,妈妈、爸爸是“最陌生的亲人”。

  有调查显示,67%的留守儿童父母是1年回来1次,更有高达26%的儿童父母3年才回家1次。他们与父母最主要的联系方式是打电话,占70%以上,与外出父母经常联系的占57.5%,偶尔(极少)联系的占19.8%。

  最缺失的需要

  站在面前的刘立欣,头发乱蓬蓬的,脸上黑乎乎的。相比之下,她叔叔家的小孩简直就是一个“小公主”。今年11岁的刘立欣,父母远赴浙江宁波打工,把她寄放在叔叔家。

  在留守儿童中,与刘立欣这样的生活状态不是少数。来自县妇联的资料显示,该县留守儿童中,双亲外出由祖辈监护的占72%,由亲友监护的占24.2%。

  由于临时监护人接受委托大多出于情面等因素,他们对待孩子的态度有的放任迁就,有的十分冷淡,有的简单粗暴。一些临时监护人把监护责任视为受雇关系,漠视孩子思想交流的要求;有的甚至让孩子独立生活,只是在金钱上满足孩子的要求,忽视他们的情感需要。

  “监护不力导致的教育缺失、生存环境缺损等情况,都是不利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因素。”调查人员指出。

  最亟需的动力

  靳力,10岁,学习成绩中等,动辄逃学。父母离婚后均在外务工。自他两岁以后,父亲再没有从经济上、生活上照管过他。今年3月7日,靳力偷了家中100元钱,被外婆发现后又一次选择逃跑。

  瑞峰镇中心小学将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进行对比,结果令该校校长李仕贵深感忧虑:非留守儿童想读大学的比例高出留守儿童7.9%。“由于缺乏有效监护,很大一部分留守学生学习热情不高。不少孩子逆反心理较重,沾染一些不良风气,他们急需得到帮助。”调查人员说。

  南城镇初级中学校在调查中发现,能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的学生只占58%,37%的临时监护人不过问留守学生学习情况。

  调查人员分析认为,由于缺乏家长的教育和管理,学校、家庭无法沟通,社会无人关注,易受不良影响。同时,监护人的失职甚至缺位,使得留守儿童在学习上无人督促,缺乏学习自觉性和刻苦钻研精神,存在学习障碍、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甚至厌学。

  亲历

  华山的变化

  讲述:眉山市青神县南城小学教师宋丽

  我班留守学生华山(化名)鼎鼎大名。脖子脏得像刷了一层黑漆,上课喜欢大声吆喝,令老师头痛、同学反感。最糟糕的是,经常用粗话骂人。

  华山虽然缺点很多,但他诚实、仗义、质朴。我一直想转化他,但始终没有找到机会。后来,我班转来一位清秀文静的女同学,我决定让她与华山一桌。

  “让新来的女同学和你同桌,愿不愿意?”我先与华山商量。

  “愿意,不过……”他眼里有惊喜的神色。

  “以你平常的表现,老师觉得你们俩同桌并不合适。”我暗暗观察他的神情。他低下了头。“听说这位女同学学习很棒,性格温和,你会不会欺负她?”

  “不会!”他抬起头:“我从来不欺负好女生。”

  “那就这么定了!”我再三嘱咐,搞好卫生,说话文明,注意场合,不准动手……

  新同学来了,全班鼓掌,调皮的男同学将巴掌拍得山响,大有一种“好戏就要开场”的味道。几天后,我问新同学华山的表现。“他不错。”新同学肯定地点头。那一刻,我激动万分,这是我第一次从学生口中听到对他的肯定。

  一天和学生聊天,我有意谈到华山。学生们抢着告诉我:“他现在变化可大啦!脸、脖子、头发、衣服干净多了。”“上课听不到他胡乱吆喝了。”“他现在很少骂人,别人打架他去拉架。”……

  一个多月过去了,华山的变化令老师们连称奇迹。现在想起来,我真庆幸自己给了华山这次机会。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