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天津日报网
新华网天津频道5月28日电 今年5月31日是世界卫生组织发起的第十九个世界无烟日,记者27日从市卫生部门了解到,虽然全市人群总吸烟率已由1993年的37.63%下降到27.88%,但15至19岁的青少年仍有近8%连续或累计六个月以上每日至少吸一支烟,而且有的儿童刚刚7岁就已经在尝试吸烟。影视作品中明星们、成功人士的吸烟形象,以及成人的标榜作用对未成年人吸烟影响很大,因此少年儿童的控烟问题需要个人、家长和全社会共同完成,但孩子自身健康意识的加强是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一环。
随着天津市禁烟、控烟和反吸烟社会氛围的初步形成,天津市男性总吸烟率已由1989年的64.46%下降到近几年的53.00%,女性总吸烟率由1989年的17.21%下降到8.90%,青少年吸烟率由1996年的9.96%下降到7.52%。不过有关专家也表示,2001年后的监测结果表明,因疾病原因不得已而戒烟的占戒烟者的90%左右,而天津市15至19岁的青少年中目前仍有近8%的人连续或累计六个月以上每天至少吸一支烟。如果加上非经常性吸烟的人数,与烟亲密接触的青少年可以说是一个较为庞大的队伍。更令人忧虑的是,儿童开始吸烟的年龄在降低,有的儿童刚刚7岁就已经在尝试吸烟。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因为吸烟带给人的危害常常在数年后才会体现出来。
有关调查也显示,虽然人们对吸烟危害身体健康的知识越来越丰富,但是真正能下决心并成功戒烟的毕竟为数不多。全市人群监测表明,天津市市民吸烟有害知晓率已由1992年的49.5%上升到近几年的98.79%,但不能戒烟的人仍然不在少数。在这样一个随处可见“烟雾缭绕”的大环境里,要求孩子们抵御香烟的诱惑当然是很困难的。研究显示,未成年人吸烟多与模仿、好奇和交际需要有关,一般而言,孩子们在小学时对烟草是厌恶的,甚至会向周围吸烟的成人施加压力,要求他们戒烟。然而进入中学后的青春期,他们的自我意识迅猛增长,感觉自己是个“大人”了,使他们错误地把吸烟当做成熟、成功者的标志。紧随成人感而来的就是模仿心理,许多少年模仿影视中明星们的吸烟动作,认为那样很“帅”,很有“风度”。再有,少年阶段是渴望交友的时期,许多孩子把香烟当做重要的交际工具,认为只要递上一支烟,什么事都好办。此外,由于少年心理承受和调节能力较弱,一旦学业、生活受到挫折,往往通过吸烟寻求心理慰藉;同学在一起玩时,人家敬烟,又不好意思拒绝,几次下来就成了烟民。
市卫生部门曾随访了2572名戒烟者,平均戒烟率仅为53.8%。分析复吸原因,38.3%的人是因为周围人吸烟的引诱,36.6%的人是因为社交需要,10.1%的人是因为缺乏支持,6.8%的人是因为工作压力导致复吸,6.0%的人是因为戒烟后体重增加。上述原因说明,形成控烟的良好环境,对于提高戒烟成功率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