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5-23 19:06:12)
荆楚网(楚天金报)
5月30日是世界无烟日。近日,武汉市疾病控制中心一项长达5年的跟踪调查研究显示,该市35%的中学生抽过烟,男生中约有一半人尝试过吸烟,女生中约有20%尝试过吸烟。调查显示:35%中学生吸过烟
据介绍,这是该中心慢性病研究所在武汉市22所中学对近500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为期5年的追踪研究得出的结果。统计显示:尝试抽烟的城区男生为45%-47%,郊区男生达50%-64%。调查还显示,武汉市中学生吸烟的主要原因是朋友“劝烟”和自身的好奇,1/3以上吸烟者的香烟来源于朋友和同学。武汉男生吸烟率高于北京和上海该项研究的负责人介绍,武汉男生的吸烟率高于北京和上海。后两个城市中学生的尝试吸烟率分别为12.7%和19.3%。
据了解,如果对尝试吸烟者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他们中将有1/3-1/2的人成年后会养成吸烟习惯并成瘾。为此,参加调查的11所学校均开展了干预青少年吸烟的课程教育,3个学期共安排了13堂有关吸烟危害的课程。与没有设置该课程的另外11所学校相比,这些上过干预课程的孩子中,吸烟率上升较慢。初始吸烟年龄下降,最小者不满9岁
值得重视的是,如今的中学生吸第一根烟的年龄(初始吸烟年龄)明显下降,吸100支烟率、固定吸烟率和吸烟倾向指标均在上升。
郊区初始吸烟年龄从10.9岁降至9.1岁,城区则由10.6岁降为8.8岁,初始吸烟年龄风险不断增加。郊区的学生中吸100支烟的人数比例从1.0%跃至2.9%,城区则从1.5%升至2.8%;郊区学生的吸烟倾向指标由22.6%上升至37.5%,城区则由20.6%变化为32.5%。这些指标的上升幅度让跟踪调查人员始料不及。多种因素造成学生吸烟
研究负责人介绍,青少年开始吸烟涉及的原因很复杂,相关因素主要有:好奇、同伴影响(如好朋友、同学劝吸)、家庭成员中有吸烟者的行为诱导、影视人物的影响等。调查报告显示,在吸烟学生中,有一半的学生认为男人吸烟是“成功”、“有学问”、“有男子汉风度”、“时髦”的表现。还有三成以上的学生认为吸烟的男孩会有更多的朋友,否则会失去朋友。抽烟为了“摆酷”?
“每个班二三十名男生中,总有五六个偷着抽烟。”武汉某高中班主任刘老师不无担心地说:“中学生抽烟现象越来越严重,烟民大有增多趋势。”刘老师告诉记者,两年前,在厕所里很少能见到烟头,可现在,教室角落里有时可发现烟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武汉市几所中学附近,有学生在回家的路上或是站在一些角落里,从兜里掏出香烟,要么独自吸,要么给旁边的伙伴发上一支。当记者问他们为什么抽烟时,80%的人回答说是追求时髦、“摆酷”,还有一些是为了好玩。他们大多认为,吸烟是成熟、有男人味的标志。为了显示这种标志,他们便常常吸烟,烟瘾就这样形成了。
据了解,现在,学生烟民呈不断蔓延的趋势,薄弱学校和重点学校的学生烟民比例都有所增长。此外,抽烟类型也开始增加。以前,学生烟民多为学习困难生,而如今,一些学习优秀的学生也加入烟民行列。
接受采访的老师普遍反映,大多数学生抽烟起初的确是为了“摆酷”。但到了后来,抽烟就成了他们交际的手段。
对策: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武汉十九中政教主任陈进红老师认为,对这类学生,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知道过度的自我显示,所谓的“摆酷”是不成熟的表现。学校应该设身处地为学生减少心理压力,缩小代沟,减少学生接触不健康音像制品的机会等。
她说,一方面,不让孩子到一些吸烟人群较多的交际场合(如网吧等);另一方面,通过教育减少学生对吸烟的好奇和欲望,加深学生对吸烟害处的认识。资料显示,学医的学生比其他学生吸烟的比例小得多。第一根烟多是朋友给的
某中学高三理科班学生白浩已经有五年的烟史,“第一次抽烟是邻家的哥哥递给我的,之后就再也没停下过”。他说,好友间互相影响,慢慢地,大家都开始吸烟了。小刘是高一学生,初三时有师兄来玩,抽烟时能吐出一个个烟圈,他看着新奇,便抽上了第一支烟。
由于学校明文禁止吸烟,于是学生就想法子躲着老师过烟瘾。有的直接在小卖部里吞云吐雾,有的躲进厕所抽两口,有的则趁晚上寝室熄灯后偷偷“享受”。对于学生的吸烟行为,很多老师表示有所了解,但一般以教育引导为主,学生作了检讨便罢。
对策:纠正学生烟民行为,要待以平常心
武汉市教科院负责人柯尊信介绍,学生吸烟,无疑是需要正视和纠正的不当行为。但是,在纠偏过程中,不能一经发现,就当头棒喝。其实,对于孩子出现的一些错误行为,要以平常心待之,否则,可能会在孩子心目中造成对错误的放大,无意中对孩子造成新的伤害。
首先,要多观察、了解和沟通,分析孩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弄清楚孩子是因为好奇,还是因为模仿而吸烟;其次,了解孩子吸烟的发展程度,是刚刚接触,还是偷着吸烟有一段时间了;第三,观察其与同伴交往的情形,了解他是和其他孩子结伴抽烟,还是单独进行;第四,和孩子沟通谈心,分析是在学校受到的影响,还是有家庭或其他生活背景的影响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找准孩子吸烟的真正成因,从孩子的心理、生活背景等角度来对吸烟行为加以矫正。
此外,有的学生与朋友、父母吵架,以及有些早恋的同学之间闹别扭、闹分手等等,常常会弄得人情绪低落,许多学生就会让自己沉浸在烟雾中,减少一点压力。所以,要解决学生吸烟的问题,还需要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多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这样才会有真正的效果。对偶尔吸烟者,重在教育引导,注意日常观察,采取具体措施促使他们不再继续抽烟。对吸烟情况比较严重或有吸烟习惯的中学生,应特别重视,需采取专门的治疗措施进行矫正。父母吸烟,“无声的榜样”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武汉市部分中小学生(尤其是外来务工子女)是在父母的影响下尝试吸烟的。江汉区某中学初一(3)班学生高浩告诉记者,爸爸每次吸烟的时候,他都会好奇地盯着。爸爸有时便开玩笑地让他抽几口。而事后,他见父亲或其他大人吸烟,便开始主动找他们要烟抽。
武汉市疾病控制中心有关医护人员告诉记者,小孩受大人抽烟影响而吸烟的例子并不少见。
此外,学生吸烟与家长的文化程度和家庭经济条件有关。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家庭经济条件越好,孩子尝试吸烟的比率就越低。这说明家庭教育也是影响青少年吸烟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家庭是青少年的主要生活环境,父母的态度、行为往往成为孩子“无声”的榜样,父母对待中学生吸烟的态度对中学生吸烟行为有着直接而较大的影响。
对策:戒烟不应仅针对学生
据了解,武汉市多年前就提倡创建无烟校园等活动。据有关部门介绍,凡是无烟校园单位,学生吸烟率就会普遍偏低。学校要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有很多成功人士是不抽烟的,这样才能重树学生的审美观。
此外,要想让学生不吸烟,大人必须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健康的榜样,这样才能以理服人。首先,老师在学校不能抽烟。其次,家长在孩子面前也不要抽烟。商店向学生卖散烟
在中山大道一学校附近的一家小商店里,记者亲眼目睹一名年龄约十五六岁的男学生到店里向老板要了4支“黄鹤楼”香烟,以每支1元钱的价格“成交”。而一包“黄鹤楼”烟的价格则是15元,这样一来,商家无形中每包烟就多赚5元钱,比卖整包烟还划算。店主说,中学生的经济能力有限,这种散售方式为他们所接受,“1元钱一支的精装黄鹤楼,5角钱一支的红河烟……”,许多学生烟民都知道这一“行情”。
记者发现,武汉市许多香烟零售店的柜台上,很难看到有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烟的明显标志。
对策:整个社会应行动起来,帮助学生向香烟说“不”
武汉64中教师任笃刚认为,商铺老板应该有社会责任感,不能为谋取利益,毁了学生的一生。武汉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呼吁,有关部门必须加强管理,严格控制向未成年人出售香烟,尤其是学校的商店严禁向学生出售香烟。此外,家长应尽量掌握孩子的开支情况,减少“花钱买病”的情况发生。成功戒烟的启示———发掘学生烟民的特长潜力
黄玮今年在江汉区某公办初中上初二,曾经有一段时间沾上了抽烟的恶习。首先发现儿子抽烟的是他的母亲,她从儿子身上和口气中闻到了淡淡的烟草味。
黄玮的母亲表示,这对于正在上学的孩子来讲,采取简单的强制戒烟措施不易见效,于是就主动向孩子的班主任说明了情况,请求帮助。随后,班主任周虹认真调查后,发现班上的确有少数学生聚集在一起抽烟的现象。
之后,周老师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挖掘“烟民”的特长潜力,丰富学生业余生活。比如黄玮喜欢打篮球,也玩得非常好。周老师就让他担任班篮球队队长,转移男生们的注意力。此外,她还有计划地组织全班进行“吸烟是否潇洒”的大讨论,并专门收集了大量反映吸烟危害性的图文资料;并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之间结成互助监督小组。
如此不到半年,黄玮成功戒烟。他的母亲现在回想起来,家长的主动配合、科学知识的正面影响、优秀集体的熏陶带动都起到了重要作用。知识链接
1.吸烟有害健康,对青少年的危害更大。武汉市疾控中心负责人指出,吸烟时,烟雾大部分经气管、支气管进入肺里,小部分随唾液进入消化道。烟中的有害物质部分留在肺里,部分进入血液循环,流向全身。在致癌物和促癌物的共同作用下,人体正常细胞受到损伤,变成癌细胞。年龄越小,人体细胞对致癌物越敏感,吸烟的危害也就越大。
此外,烟草中含有大量的尼古丁,对脑神经也有毒害作用,会使学生记忆力减退、精神不振、学习成绩下降。青少年吸烟还会使冠心病、高血压病和肿瘤的发病年龄提前。
据了解,我国15-19岁青少年的吸烟率为9.66%。当前,我国每年100万的死亡人群中,有3/4死于烟草所致的疾病有上升的趋势,到2020年,我国每年将有200万人因吸烟而死亡。
2.《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五条明确指出,任何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也要求,国家和社会加强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教育,禁止或者限制在公共交通工具和公共场所吸烟,劝阻青少年不要吸烟,禁止中小学生吸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