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准备自然分娩前,
术前准备
规则性阵痛
一般而言,规则性阵痛达到10分钟出现3次才算是正常的阵痛。初产妇(第一胎的产妇)在子宫颈已开了约两厘米,但可进入待产室准备;而经产妇(曾经阴道生产的产妇)则于出现规则性阵痛时即可进入。
当然,有些特殊情况可考虑提早住院,如早破水、阴道大量出血、怀孕未足月或子宫收缩强烈等。正式规则性阵痛的约一周内,阴道可能会出现少量出血,常被称之为“见红”;这种情况不用处理,只是由于子宫颈有轻微扩张而造成血管破裂所致,应耐心等候规则性阵痛出现。产妇若感到子宫正在规则性收缩,坐和站立都是一样明显的,就该到医院检查了。
宫口检查和胎儿监视
到达医院后,医师会在阵痛时为立妇肛查内诊,如此能更加了解胎位、子宫颈扩张程度、子宫颈厚度、子宫颈硬盘、胎头下降程度、有否破水和母亲骨盘腔宽窄情况等。这些内检检查是必要的,有些产妇可能会感到有点不舒服,但此内诊检查会迅速完成,当胎头连续下降时,不适的感觉便会逐渐减缓。
接着就是进行胎儿监视检查:助产人员将监视胎儿的心跳及子宫收缩情况。若确定须要住院,产妇会被安排更衣、灌肠及会阴准备,然后住院待产。
进入待产室
进入待产室算是产妇最紧张时刻的开始,此过程可分为潜伏期与活跃期。潜伏期较长而阵痛较轻,当潜伏期结束后进入活跃期,产妇阵痛感觉会更加强烈,甚至有受不了的情况,常吵着要求剖宫生产。此时,医师会给予一些注射,帮助她们熬过这段痛苦的时刻;若情况许可,可施行无痛分娩麻醉,减低产痛程度。
产程的长短是因人而异的。初产妇比经产妇为长,胎儿的位置也会影响产程,如胎儿的脸是朝着妈妈肚皮的方向时,待产时间则较久;当然产妇的骨盘宽窄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当开始待产时,医师及护士们每隔一小时左右为产妇内诊,在活跃期或子宫颈快全开时,检查次数会逐渐增多,目的是要了解产程进度,来做适当之处理。若一切顺利,初产妇在子宫颈全开(约十厘米)及胎头下降后,送至分娩室准备分娩;经产妇因产程较快,送入分娩室时间会稍微提早来。
自然生产的过程
产妇被送进分娩室后,会被安排躺在产床上,双腿要分开并固定在两旁的踏板上;接着,护士会替产妇进行会阴消毒及覆盖无菌手术单,然后正式准备生产,产房的医师或护士们会要求产妇在阵痛时用力,尽量将胎儿从阴道推出。经过一番的努力后,宝宝终于快要诞生了!在胎头冒出来之前,医师会对会阴很紧的产妇注射局部麻醉剂,并剪开会阴,此可避免伤口不规则性裂开并影响将来愈合。
确定切口位置
伸入子宫,
胎头将慢慢地娩出,医师会小心保护胎儿,不缓不急地控制生产速度。胎头全部娩出后须马上用橡皮管把胎儿的口腔内的分泌物吸干净,让宝宝呼吸顺畅。脐带约在胎儿身体分娩出后30秒内剪断,然后把宝宝放置在有保温设备的婴儿床上,继续处理及清洁。
宝宝出世
伤口缝合
通常宝宝会在出生后不久,
第一声啼哭
结语
在一般情况下,整个生产过程会轻松简单地完成,但偶尔也会发生紧急状况,如产程迟滞、胎儿窘迫或大量出血等。则可能施行剖行宫生产或输血治疗。也许在平常的报章、杂志、电视和电台的新闻报导中,提及许多有关生产的并发症和悲剧;当那些悲惨分娩故事看多或听多了,自然就会容易紧张,对生产过程会产生某些程度的恐惧感,此种心理反应其实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很多不可预估的意外虽然随时可能会发生,但在具有丰富经验及专业的医疗人员照料下,危险的机会可降至最低,产妇也不必过于恐慌和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