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记者从合肥市环保局获悉,“十二五”以来,合肥市坚持“治湖先治河、治河先治污、治污先治源”的思路,围绕水质达标率和项目完成率,大力实施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取得一定成效。
107个防污项目
“根据规划,合肥方面项目共计107个,目前完工项目31个,调试项目5个,在建项目61个。”合肥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2012年,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正式启动,
据介绍,近三年来,合肥市通过与国开行的合作关系,把国开行环巢湖项目与《规划》项目结合,把资金聚焦到《规划》项目上,66个《规划》项目已争取国开行75亿元贷款,所有《规划》项目均落实资金来源。市政府成立水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人员组建环湖办,具体负责项目推进,每月将《规划》项目进展通报责任单位“一把手”,并把《规划》项目纳入“河长制”考核内容。
全湖水质好转
通过努力,在流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2010-2013年巢湖全湖平均水质类别由V类好转为IV类,水体均呈轻度富营养化状态。巢湖蓝藻水华面积、暴发频次及藻密度逐年下降。2013年,合肥市巢湖流域11个国控考核断面中有6个达到考核要求,比上年增加4个。今年1-8月,11个国控考核断面中有6个达到考核要求。
2014年7月16日,巢湖流域被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6部委列为57个首批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之一,标志着巢湖综合治理工作跨入新阶段。合肥市将以继续从“愚公移山、治湖不止”精神,全力推进巢湖综合治理,争取到2015年巢湖湖体维持轻度富营养 水平并不断改善。
年更新1/3水体
合肥治理巢湖之路是多方面齐头并进的。据介绍,新辟引江线路自安庆枞阳闸引江入菜子湖调蓄后,向北经孔城河过分水岭由白石河注入巢湖。工程实施后,年均新增引降水量约12亿立方米,约占巢湖正常库容的70%,可使巢湖基本恢复至建闸前江湖交换规模,水体自然更新周期由现在的12年减少为不足2年。3年左右,即可让全湖水质稳定在IV级及以下,并可有效抑制蓝藻大规模暴发。
目前,有引江济巢工程“先头部队”之称的引江济巢应急工程完工后,年均引长江水量约5亿-6亿立方米,每年可更新巢湖正常水体的1/3左右,对改善巢湖水质、抑制巢湖蓝藻暴发有明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