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夫妇援教埃塞农业照亮“中非梦”
2014-12-01来源:农民日报

  在埃塞俄比亚Holeta职教学院食用菌试验室,彭大军、李美玉夫妻俩正在指导学生如何栽培食用菌。           

  “美玉,记得带些家乡的种子来!”11月25日,正要赴京参加农业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学习的李美玉接到丈夫彭大军的电话。4天之后,她将带着玉米、蔬菜等种子前往有“非洲屋脊”之称的埃塞俄比亚(以下简称埃塞)。

  作为中埃农业职教合作项目的一名老教师,她已是第八次从事农业援非工作,而彭大军在埃塞已经工作了14年。对肩负国家使命、从事农业援外工作的彭大军夫妇来说,将合适的中国品种引进到非洲土壤,帮助非洲人民发展农业项目、实现致富梦想,这是他们的心愿,更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关切。

  这对来自湖南农业部门的夫妻,是农业部派出的唯一一对“夫妻档”援埃职教培训专家。和许多农业人一样,他们有对家的爱恋、有职业的规划、有人生的梦想,本可以在国内奉献自已、成就人生,但在“真诚友好、患难与共”中国援外精神的感召下,夫妻俩将儿女情长埋藏在心底,不负祖国重托援非支农,让爱的种子在万里之遥的“非洲屋脊”上拔节生长。

  舍家援外:与300多名中国教师一起“授人以渔”

  彭大军是中埃农业职教项目的第一拨人,从2001年起,他就加盟了这个对非洲人民来说“雪中送炭”的重要项目。

  业垂难过饥饿关。拥有8000多万人口的埃塞是非洲第二人口大国,也是非洲战乱频繁、贫病交加的国家,两次大饥荒夺走了50多万人的生命。

  2001年,埃塞新政府决定将农业职教培训项目纳入国家能力建设战略范畴,以此作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然而,埃塞却没有一本农业教材,也没几个既懂农业理论又会实践操作的职教专家,只有找其他国家来“授人以渔”。

  找谁?找非洲人民的老朋友中国!埃塞渴望分享中国农业发展的巨大成就。经时任埃塞总理梅莱斯亲自提议,从2001年起与中国开展了长达14年的农业职教合作。

  从踏上埃塞的第一天起,一批又一批的中国专家前赴后继、接棒援外,彭大军和李美玉夫妻俩就是其中的老援外,彭大军连续援外长达14年、李美玉一干就是8年。虽然夫妻俩都在埃塞工作,但也是分隔两地,聚少离多,本来打算今年回中国湖南工作,但接到援外任务后夫妻俩又双双往外赶,彭大军8月份加盟了一个援非项目,李美玉在家乡短暂休整后也赶赴埃塞。

  像彭大军和李美玉一样,在农业部的组织下,至今已有14批300多名中国专家远赴埃塞从事农业职教培训。

  今年5月,李克强总理在埃塞接见彭大军等援非专家时称赞说:“经贸、人文,就像是两个轮子,代表中国与非洲国家合作发展的两个方面。中埃农业职教14年长期合作取得的成绩受到中埃两国领导的高度肯定,是中非人文交流的典范。”

  异国耕耘:夫唱妇随、历尽艰险支农从教

  14年,足以在一个人的生命中刻下痕迹,48岁的彭大军把自己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非洲大地。

  彭大军说,每次离家,都是心的撕扯。2001年,刚报名援外的第一年,父母年迈体弱,儿子快小学毕业,自己在副乡长的岗位上也干了6年,无论是家庭还是工作,都处在人生抉择的十字路口。

  几番思量,彭大军最终选择了援外。在他看来,他和妻子李美玉学的是农业,都在湖南农业大学学习;毕业后干的是农业,先后在汉寿县农科所和乡政府从事农业科技、管理工作,因此,要把自己的专长奉献给最需要的地方。

  2001年,由湖南省农业厅推荐的彭大军初到埃塞Agarfa学校后,学校根本没有自来水,为了洗澡、洗衣,雨季的时候,就用脸盆接雨水;用电无从保障,有时做饭做了一半,突然停电了,他们就只得在野外捡树枝烧火做饭;过年没法回家,只能通过家书寄托思乡之苦,而书信一般要1个月左右才能到达……

  身在非洲,相比起条件艰苦,让人更忧心的是安全。13年间,彭大军经历了车祸、爆炸、暴乱等惊险事件。2005年5月,Holeta发生武装冲突,在距离职教学院不远的地方,炸弹爆炸,紧接着枪声四起。情况危急,粮农组织一时无法介入,紧要关头,彭大军带领中国农业援外教师想方设法渡过难关,安全脱险。2011年,彭大军在乘车下乡时发生车祸,严重受伤,但为了不延误项目进展,简单治疗后又奔赴一线指导生产。

  “最令人挥之不去的是身处异国、远离家人的精神折磨。”彭大军说。为让丈夫安心工作,李美玉决定也报名援外,但此时儿子正念高三,是陪伴儿子成长还是援外?李美玉面临艰难的选择。

  “妈妈去吧,去帮他们填饱肚子。”儿子的话让李美玉打消了顾虑,于是在2007年底她奔赴埃塞,成为夫唱妇随的一名农业援非教师。

  丰硕收获:教会1.3万多名学生提高作物产量一倍

  “生活上的苦、身体上的痛,咬咬牙也就过来了;关键是工作上的难,但越是困难,越要作出成绩,要为自己争口气,为中埃合作争口气。”彭大军说。

  教学一开始,彭大军就遭遇到了现实的尴尬,埃塞教学没有教材,学生难学,老师难教。无奈,彭大军就利用晚上休息的时间,用电脑把讲义整理成册,然后打印出来,发给学生。

  到了后期,彭大军的教学并不轻松,中国传统教育模式在这里遭遇到了挑战。2010年,埃塞进行职教改革,推行全新的模块式教育,即以提高参训者技能为目的,把传统教学的课程划分为很多的小模块,对每个模块单独开展培训。

  在国内,很少采用过模块式教育,因此,中国教师曾一度无所适从,而其他国家的援外教师被大量引进,甚至出现了一个奇怪现象:在中国政府援建的职教学院里,菲律宾人出任院长。模块式教育教学难关不攻克,不仅涉及教师水平问题,更关乎中国援外形象。

  怎么办?作为项目组组长,彭大军冷静思考。在他看来,无论教育模式如何改变,农业职教对每一门实践操作的技能要求不变,中国教师的动手能力,不管在什么模式下,都很难替代。

  夫唱妇随,彭大军和李美玉率先示范。模块式教学,每一个模块要求理论、实践、测评都必须在一个月内完成。为学以致用,夫妻俩因地制宜,针对具体的教学项目去了解当地的资源配置、农产品结构、市场行情,转化成适合当地的农业知识,使所传授的农业技能具有实用价值。

  实践出成果。彭大军的模块教学——蘑菇种子生产,填补了埃塞职教的空白;李美玉的现场教学——堆肥制作,让农作物获得了高产。一名叫Tesfy的学生说:在李美玉的试验示范下,他们学会了堆肥制作,他回家后教他的父母和其他农民,把制作的堆肥用来作基肥。为了让肥料施肥更有效,李美玉将堆肥样品寄回湖南检测分析,进行测土配方,使堆肥施到地里更加易吸收无污染,让当地农作物的产量提高了一倍。

  信任得到了恢复。在Holeta学校,校方将创新课和当地教师不能胜任的课程都安排给了李美玉,她承担了21个理论教学模块、15个实习教学、5种作物试验示范的教学项目,成了授课最多的援外教师。

  通过模块教学、现场培训,中国教师重新找到了职教的风向标,也收获了累累硕果。13年来,整个项目为埃塞培训农业人才3.7万余人,而其中彭大军教过的学生有8000多人,李美玉教过的学生也有5000多人。这些学生毕业后,大多成了埃塞各级政府的农业行政官员、农业技术人员、农民培训师等。

  埃塞总统穆拉图在看望彭大军、李美玉等中方援外人员时用中文说:“中国农业教师是埃中两国人民友好的使者,是播撒两国人民友好的种子。”

  “大美!”这是援外同事们对彭大军、李美玉夫妻俩的昵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他们俩的爱就像一粒种子,扎根于非洲大地,于无声中悄然绽放着美丽,茁壮地向上生长。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