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小善举 见大改变
 
专题介绍
       中华民族是一个热情仁爱、乐善好施的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中国的慈善思想更是源远流长,关于“慈善”的概念,在古代就已有之,诸子百家对此也是各抒己见。对于什么是慈善,中华慈善总会创始人崔乃夫给出了精辟的概括:什么是慈?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慈。什么是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为善。什么是慈善?慈善就是有同情心的人们之间的互助行为。
       
       今年的9月5日迎来了我国第四个“中华慈善日”,在9月2日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 “中华慈善日”标志正式发布,以便更好地传播慈善理念和文化,营造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激发社会各界参与慈善的热情。
 
pexels-photo-461049_副本

       其实这些年,公众对“慈善”一词并不陌生,越来越多的人也在身体力行。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转向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充分参与的现代公益形态,但直到进入互联网时代,民间公益的发展才从螺旋式上升蜕变为直线式迅猛增长。2005年,中国网民数量突破1亿; 2006年,中国第一家综合性公益门户网站——公益中国网创办,开创了中国网络公益的先河,引领了网络公益的兴起,更是掀起了网络公益的热潮;2007年,国内第一个互联网企业发起的公益基金会——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成立。在汶川地震后,被称为“民间志愿精神”的“草根”力量伴随着互联网红利呈指数式增长。当年的网络快速捐赠通道,更是在短时间内募集到善款6000万元,每个人每一次微小的行动,都在让人们见证着奇迹的诞生。
       
       此后,淘宝公益、新浪微公益等众多网络捐赠平台陆续兴起。2013年的雅安地震,移动互联网助力下的新生代公益网红“移动捐赠”,更是踏上了全民参与之路。去年,民政部依据《慈善法》指定的20家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共为全国1400多家公募慈善组织发布募捐信息2万余条,网民点击、参与超过80亿人次,募集善款总额超过30亿元。
       
       中国互联网慈善历经十年飞跃,终于实现了全球互联网公益范畴内的“弯道超车”。当下,“移动”场景早已让捐赠门槛近乎为零,其中尤为 “先锋”的步数捐、积分捐、阅读捐、虚拟游戏等募捐形式,正吸引着互联网募捐的下一波接力者——80后、90后甚至00后。



       为了纪念在1997年9月5日逝世的特里萨修女,联合国将每年9月5日定为“国际慈善日”,旨在动员全世界人民、非政府组织和利益相关者通过志愿者和慈善活动帮助他人。“仁者爱人”“乐善好施”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蕴含着丰富的慈善精神,《慈善法》把每年的9月5日定为“中华慈善日”,既是对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也是为了与国际慈善事业接轨。
       
       设立“中华慈善日”,具有神圣感和仪式感,更能唤起民众的精神共鸣,但行善之事,非一日之举,一年365天,在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可以帮助他人,为他人带去温暖和善意。慈善日的确定,并不是强行规定要捐赠多少钱财和物资,而是通过对千百年来慈善文化的回顾,通过对慈善法和慈善事业的宣扬,激励更多人为慈善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千万不要小看你的一念善举,对于需要帮助的人来说,爱,就是最好的希望。
 
 
图片报道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