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服药 可“药半功倍”
2009-04-20

2009-4-20 10:00:50

    简要内容:胃痛了,腹泻了,感冒了,发烧了,牙疼了,头疼了……怎么办呢?服药呗!没错,服药!不过,你知道吗?在服用这些常见药物的时候,还大有学问呢!在正确的时间,配合正确的饮食,混搭正确的药物,可以使“药半功倍”,与此同时,你离健康也就更近了一步!

  胃痛了,腹泻了,感冒了,发烧了,牙疼了,头疼了……怎么办呢?服药呗!没错,服药!不过,你知道吗?在服用这些常见药物的时候,还大有学问呢!在正确的时间,配合正确的饮食,混搭正确的药物,可以使“药半功倍”,与此同时,你离健康也就更近了一步!

  服药的“黄金时间”

  ●上午服的药

  消炎、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去痛片、消炎痛、布洛芬等。早晨7点服药效果最佳,此时用药,血药浓度峰值比一天内其他时间的平均值高20%。如阿司匹林在早上7时左右(餐后)服用疗效高而持久,而晚上服用对消化道黏膜的刺激性最小。抗生素药物排泄较快,为了在血液中保持一定浓度,每隔6小时应再服药1次。

  维生素类:上午8点消化系统的吸收功能最低,故此时服用维生素的效果最佳。

  抗过敏药(塞庚啶、扑尔敏、苯海拉明):赛庚啶于早上7时左右服用,能使药效维持15~17小时,而晚上7时服用,只能维持6~8小时。

  哮喘药:哮喘病人常于凌晨发病,氨茶碱等抗哮喘药在早上7时左右服用效果最佳,毒性也低。

  降糖药:糖尿病患者在凌晨对胰岛素最敏感,这时注射胰岛素用量小,效果好。甲糖宁(D860)宜上午8时口服,作用强且持久,下午服用则大打折扣。

  激素类:此类药物作用与内源性激素的生理节律关系密切。例如,内源性激素的分泌有昼夜节律,血浓度在午夜后最低,以后逐渐升高,到上午6~8时达到最高。所以可的松、服泼尼松、地塞米松等激素最好在清晨服用效果更佳,副作用更小。

  ●午后服的药

  局部**:局部**的功效在大约下午三点到晚上七点最强,此时是其他时间段麻醉效果的两到四倍,你不妨尝试在这个时间段里去拔牙。

  铁剂钙剂:贫血患者补充血剂,如果晚上7点服用,比早上7点服用在血中的浓度增加4倍,疗效最好。人体的血钙水平在午夜至清晨最低,故临睡前服用补钙药可使钙得到充分的吸收和利用。

  ●止泻药随时服

  如易蒙停、止泻宁等。服用时间比较灵活,一般情况症状明显即服用,泻止药停。

  ●通便药睡前服

  很多办公室女性会因长时间坐着工作,工作时忘记摄入足够的水而造成习惯性便秘。果导片、大黄苏打片等润肠通便药,宜睡前空腹服用,以利消除肠胃积滞。

  ●胃药饭后服

  用于消食导滞的药物,在饭后服为宜。例如,胃舒平、氢氧化铝等抗酸药一般都在饭后1小时服用。不过,健胃药适合在饭前服用。

  ●降压药白天服

  根据人体生物钟的节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早晨最低、傍晚最高。服降血压药1日3次,宜分别于早上7时,下午3时和晚上7时服用。晚上临睡前不宜服用降压药,以防血压过低和心动过缓,致脑血栓形成。

  药物与食物的合理搭配

  几乎所有药物的药效都可能受到饮食的影响。现将常用药物与食物的合理搭配介绍如下:

  抗菌药: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氨基糖甙类药物,其性质均为弱碱性,服药过程中多进食牛奶、菠菜、黄瓜等偏碱性食物,可保持尿液呈碱性,使得药物容易吸收,提高血药浓度,增加杀菌效果。但是,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环丝氨酸、多粘菌素、新生霉素和呋喃妥因等药物相反,在酸性环境中杀菌力较强,病人服用后,可食用偏酸性的食物,如鱼、肉、蛋、鸡、咸肉和酸梅、山楂、橄榄、果汁等。

  磺胺类药物:此类药物包括碘胺嘧啶、磺胺二甲基异唑、复方新诺明等,进入体内的药物代谢产物乙酰化合物容易在酸性尿液中析出结晶,出现结晶尿、血尿、尿闭等症状,饮食要注意多吃些小苏打饮料和偏碱性食物,以降低尿液的酸度。

  抗贫血类药物: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等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有效药物,服用时如能进食含维生素C的蔬菜及水果,可防止药物中的二价铁被氧化成三价铁,有利铁离子的吸收,提高药效。

  助消化药:胃蛋白酶合剂在酸性条件下作用最强,故需食用酸性或含维生素C的食物,以增加胃液酸度,提高药效。

  降血压药:长期服用可乐定(氯压定)、复方降压片及速尿、双氢氯噻嗪等药物,会使体内钾量排泄而产生毒副作用,故患者服用这些药物时,需多吃含钾量高的食物,如土豆、山芋、番茄、黄瓜等蔬菜和桃子、苹果、橘子、香蕉、无花果、葡萄等水果,可避免不良反应。

  驱肠虫药:如阿苯达唑、甲苯达唑、哌嗪(枸橼酸盐、磷酸盐)、双羟萘酸噻嘧啶等,应多食用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如萝卜、土豆、地瓜、胡萝卜、黄瓜、青椒、西红柿、莴苣、豆类等,宜与驱虫药同用,因为它们能增强蠕动,促使虫体随粪便排出。

  脂溶性药物:如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D等,应多吃脂肪类食物,如肉、鱼等,促进对药物的吸收,增强药物疗效。

  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消炎痛)、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等,应在饭后服用,利用食物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和损害。并忌食甜食,因为糖能抑制这类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

  降糖宁:在服药的同时吃些豆面、豆粉、玉米面、牛肉、猪心、动物肾脏及鱼、蛋等,可提高其药力,促使血糖下降。

  维生素D、甲状腺素:服药同时应多食牛奶、乳制品、鸡蛋黄、海带、黑木耳、芹菜、田螺、花生米、核桃仁、葵花籽、水产品等富含钙磷的食物,以增强药效及防骨质疏松症。

  酮康唑:该药若与橘子汁、苹果汁等同服,可使血药浓度增加、增强药效。

  中西药“混搭” 如虎添翼

  1.选择治疗效果相近的药物

  中药和西药有的秉性不合、见面就出故障,有的却脾气相投、效果互补。例如感冒时,西药康泰克、泰诺、白加黑可以减轻鼻塞、头痛的症状,感冒清热颗粒、板蓝根冲剂可以清热解毒、用于头痛流涕,联合使用可以巩固疗效。

  2.选择副作用不相符的药物

  联合使用副作用相同的中药和西药,甚至会翻倍加重副作用,错开副作用也就相当于降低了药物反应。最成功的例子是甘草与链霉素同用,链霉素可以消除呼吸系统炎症,但容易引起听觉神经损坏,加上甘草后,原来因链霉素毒性作用不能使用者有80%可以使用了。

  3.利用西药治标、中药调本

  根据西药见效快、中药从体内调理的特点选择。例如慢性哮喘、支气管炎的患者往往伴有肾虚,可以在使用西药控制感染的同时,加用淫羊藿、干姜、细辛、熟地等补肾的中药,能获奇效。

  4.错开服药的时间

  即使中药和西药没有明显的配伍禁忌,也要分开服用。根据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和配伍禁忌安排,主要药物餐前服,次要药物餐后服。例如治疗风湿时,中药桂枝芍药知母汤、雷公藤片等餐前服,消炎痕、强的松等西药餐后服。(文/健康863网 杜婧)

来源:人民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