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源不绝”实践团:烟大学子助力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
2021-09-14烟台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源源不绝”实践团
       烟台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源源不绝”社会实践队于7月22日在烟台各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团队就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充电桩的相关问题集中展开调查。
       在碳达峰、碳中和大背景下,充电桩进小区,既是一道关系低碳出行的绿色题,也是一道关乎打通充电“最后一公里”的民生题。此次对于新能源汽车发展背景下社区充电桩建设方向的调研实践中,在历时近1个月的时间里,团队实地走访了包括但不限于芝罘、莱山、开发、牟平在内的四个区县,进入各个已经建设有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小区进行考察,并且采访了多位不同行业的新能源汽车车主,同时与各区县国家电网的工作人员进行了询问与探讨。总体上来说,充电桩的建设场所主要有五类,分别是居民区、公共服务区域、企业内部停车场、城市公共停车场、高速公路专用区域等。在居民区,主要是小区私人停车场或者是小区公共停车区域,长期来看,居民区场所应该是主要的目标建设场所。本次调查梳理了充电桩进社区所面临的各项问题,利用区块链技术所蕴含的去中心化分布式协同机制,将充电桩运维系统的高分布性、多主体性与之匹配,提出新的建设机制。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得到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各项基础数据,同时看见了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国家电网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建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衔接作用。与此同时,对于各类新能源汽车车主对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不同需求,以及推进充电桩进入社区时所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例如在社区中建设充电桩是否有预留充电桩位置问题、安全问题、管理问题等都有了深刻的了解,此外,除去社区之外的充电桩站也存在着布局不够合理、整体数量偏少、充电速度较缓、运营商盈利困难、管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这次问题都是充电桩发展过程中需要考虑和解决的。
 
       整个实践过程,对于团队中的每位成员来说,都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宝贵经验。一方面,社会实践给团队成员都提供了接触社会、锻炼自我的机会,它帮助成员们更加地了解社会现象,丰富成员们的社会经历,同时很好地培养了个人实践能力、增强竞争实力;除此之外,团队实践使每位成员都认识了更多不同专业的人,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人来说,如何妥善处理人际关系也是很重要的一项技能,而在社会实践中,在待人接物和表达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这有助于在将来步入社会时能更快的融入新的环境,当面对陌生集体时,也能很好的与对方进行交流,缓解尴尬氛围。
 
       除去个人素质和语言交流的提高,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可以很好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融入应用,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巩固发展自己的所学所知,两者相辅相成,例如在对问卷的分析中,便运用到了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等所学的内容。其次,想要做成一件事,困难是在所难免的,在遇到突发紧急情况,而一个人又无法处理时,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可能是老师,因此,在实践过程中,互相学习、通力合作会更好的推进实践的进程,同时也能从对方身上学到自身所没有的能力,久而久之,个人对于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也会随之增长。
 
       优惠电价、购车补贴、摇号新政等,与这些利好政策形成对比的,是不少新能源车主正面临充电难、建桩难的窘境。新能源汽车充电问题是绿色出行面临的首要问题,物业服务企业直接面对居民诉求,是解决业主充电问题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小区业主想要申请建设充电桩,必须得由物业主导,供电公司在其配合下才能开展相关作业。然而不少物业公司基于安全隐患、管理成本、配电容量等考虑,拒绝向业主提供安装许可证明,从而直接导致了随车配建充电桩的困难性。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坚守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效的减少了汽车尾气的排放量,大大减少了对空气造成的污染,同时还能节约石油资源的消耗,更好的达成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真正意义上的建设绿色城市。在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背景下,充电桩作为其配套的辅助设施,不管从用量以及国家的普及和布局状况,也会随着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