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色足迹,勇当时代青年”实践团:追寻地标,传承抗洪精神
2021-11-16“追寻红色足迹,勇当时代青年”实践队
       8月5日“追寻红色足迹,勇当时代青年”实践队奔赴哈尔滨市南岗区开展为期三天的红色探寻地标之旅。位于哈尔滨中央大街的防洪纪念塔描绘了哈尔滨人民战胜洪水的生动场面,是哈尔滨人民勇敢与智慧的象征,实践队成员将在这里通过参观纪念塔感受哈尔滨人民的无畏与团结。

       观防洪纪念塔,忆抗洪之精神

       “防洪纪念塔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松花江南岸,中央大街的终点广场。它是为了纪念哈尔滨市人民战胜1957年特大洪水,于1958年建成的……”通过讲解员耐心地讲解,实践队成员仿佛回到了六十多年前的场景。实践队成员徐笛淞在参观时表示:“我是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这段历史我常常听到长辈提起,今天来到这里我更加感受到了我们哈尔滨人在灾难面前不畏难、不退缩,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通过进一步参观,实践队成员了解到防洪纪念塔由立体塔身和附属的回廊组成。塔高22.5米,塔基用块石砌成,意味着提放牢固、坚不可摧,塔下阶表示海拔标高119.72米,标志1932年洪水淹没哈尔滨时的最高水位;上阶表示海拔高120.30米,标志1957年全市人们战胜大洪水时的最高水位。

       寻纪念塔历史,知历史之细节

       参观结束后,实践队成员又找到了当地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采访,深入了解到在这座纪念塔背后那不为人知的屈辱历史。
“1932年8月,也就是哈尔滨沦陷于日寇铁蹄之年,哈尔滨爆发了开埠以来第一次洪灾,最高水位达119.72米。原东省特别行政区长官张景惠,迷信透顶,愚昧致极,听信巫师点拨,用供板抬牛、羊、猪三牲之首在埠头区江岸祭祀,祈求洪水回落。绝堤江水从傅家甸一带一拥而入,市区战乱和洪灾使市民深陷水深火热之中。”实践队成员了解到这段历史后大为震惊,后来又从周边居民的口中得知,1957年,松花江上游连续降特大暴雨,爆发了百年难遇的特大洪水,最高水位高达120.30米。1988年哈尔滨又发生了150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最高水位达120.89米。

       作为新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哈尔滨壁垒森严,众志成城,在洪水面前哈尔滨数万名人民解放军官兵和本地驻军官兵,用“钢铁长城,子弟兵铸就,危难之处显身手”的英雄气概谱写了一曲威武雄壮的胜利凯歌。因此这座塔已经成为英雄城市哈尔滨的象征,来到哈尔滨参观游玩的人无不到这座塔下拍照留念。松花江水映衬着这座雄伟的防洪纪念塔,至今已成为冰城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

       结束采访后,实践队成员张世锦表示:“今天我们来到这里传承抗洪精神,这不禁让我想到今年河南发生洪水时我们国人从各地奔赴灾区救援所展现的英雄气概,我们作为青年人更要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

       追寻红色地标,传承抗洪精神

       在本次实践活动期间,实践队的工作比较繁琐,一开始就遇到了许多问题,找到的工作人员不是特别了解纪念塔的情况,有的工作人员拒绝接受实践队的采访,但成员间相互鼓励,没有气馁,最终收集到了许多宝贵的的资料。

       实践队成员徐笛淞表示:“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我对前辈们的壮举表达深深的敬意,虽然大水带走了英雄们的生命,但他们不惜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坚持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的精神是留给我们青年一代最最宝贵的财富。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光荣的的革命传统,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青年一代的使命,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抗洪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在抗洪伟大斗争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英雄人物以及慷慨赴难、视死如归的大无畏气概,令天地为之动容,世人为之赞叹,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抗洪精神是中华民族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战胜困难,扫除障碍,大步向前的时代精神,诠释了广大人民群众在应对灾难时凝聚的磅礴力量,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不畏艰险、敢于胜利的坚定信念,必将在新时代不断激励着我们战胜自然灾害和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