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前的关怀守护,在生命尽头种下一株花
2021-02-07来源:凤凰网公益
       暖色调的墙壁、温馨的照片墙,床头摆着精致的花束……如果不被提前告知,很难将北京老年医院的关怀病房与“死亡”二字联系起来。

E0AD17B6AE86F3D937F63E805714E631CC2160D0_size17_w500_h306
老年医院照片墙

       但和普通病房不同,这里接收的都是没有治疗希望、生命可预期的病患。很多是癌症晚期、心肺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的病人。相比于其他科室病房里紧张忙碌的景象,关怀病房里更加安静,节奏也相对更慢。更多的时候,是医护人员拉着病人的手,轻声询问今天的身体状况。

       食欲怎么样?精神状态如何?今天有什么想要做的事吗?这些细微的变化他们都会观察记录。时不时护士们还会和家属聊聊,交代注意事项。“对于这一阶段的病人,我们治疗的目的不是为了治愈疾病,是为了让他们感觉到有尊严。”关怀病房主任姜宏宁说到。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死亡一直是被避讳的话题,却也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如何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刻,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双重折磨下的临终病人

       王桂芳(化名)是关怀病房中的一员。2013年查出癌症,她经历5年治疗也没能遏制癌细胞的扩散。住进关怀病房时已是晚期,多脏器转移,因肾功能衰竭,身体无法承受常规透析,两度进入ICU。生活也并未眷顾她的家人,丈夫全身大面积烫伤,儿子在大学三年级时从山上摔下,昏迷六个月零三天,最后虽然活了过来,但身体留下了严重后遗症。

       由于在家卧床时间较长,王桂芳的身上出现压疮,丈夫需要两个小时就帮她翻一次身,但身体的痛苦也会因挪动加倍。丈夫不忍看到她如此痛苦,便将其送入了关怀病房。从第二次住进关怀病房,到最后人生旅途的结束,只留给王桂芳二十天的时间。
 
3B37F5072A5B037F1CF07E3DF48300714D219F00_size45_w1024_h682
 
       病房里的她总是愁眉不展,最初医护人员以为是病痛折磨,每天按摩,尽量减轻,并安抚她“病痛很快就会过去。”后来在状态好一点的时候,医护人员与王桂芳交流后,才得知她的痛苦不仅来自于病痛,还有对死亡的不安与恐惧。

       这种不安与恐惧正是来自于丈夫和儿子。有一次家属探视,当看到儿子时,她说“叫你爸爸进来吧!我不愿意看见你”儿子就笑了笑走了出去,看着儿子的背影,她含着眼泪对护士说“我看见他,我心里就难受,我的任务还没有完成,我走了他可咋办呀?”

       王桂芳的困境也是许多临终病人的真实写照。英国一项研究表明,93.75% 的病人渴望生命末期减少不必要的抢救和治疗,尽量避免过多有创性的操作与治疗,期望舒适、体面地离世。减轻癌症晚期的痛苦,缓解对离世的恐惧,使病人能以相对舒适的状态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这成了许多病人的愿望,也是家属的愿望。

       得知王桂芳的事,站在同为人母的角度,护士们总是鼓励她,“生命的长短也许自己不能决定,但能给儿子留下影响其一辈子的精神动力,用勇敢、坚强、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在旁人的积极开导下,王桂芳的眉头渐渐舒展开。
 
D9D4B7B570F61F81AEE8036EF2F5C6ED7F36A97F_size77_w1080_h720

       “一直以来人们对死亡的避讳,导致我们不知道如何跟临终的家人交流,也不知道病人内心的真实想法。或许老人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慰藉,是爱和陪伴。我们需要专业人士与病人沟通安抚,能让他们安心地过完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北京十方缘心灵呵护中心创始人方树功曾说。

       让每一个生命有尊严地离去

       关怀病房里,每个病人的床头都放着一株花,临终关怀也是如此,在生命的尽头种下一株花。

       临终关怀创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桑得斯博士在英国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临终关怀医院。这一形式打破了治疗中医生的主导模式地位,将病人的意愿放在第一位。
 
D665533261B7559A6FFC3B3E4A0AD36C1AEA246C_size60_w1080_h720
病人床头的绿植

       受传统医疗护理观念的影响,对于危重病人,医护人员可能更重视疾病本身的治疗与护理,从而忽视患者及家属存在的情绪管理。临终关怀正是对这些生存时间有限(6个月或更少)的病人进行灵性关怀,并辅以适当的医疗及护理,以减轻其疾病的症状、延缓疾病发展的医疗护理。通过提供一系列的关怀守护,让每一个病人有尊严地离去。

       “临终关怀并不是简单的打针、吃药,而是由多学科团队为病人和家属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我们需要的是团队合作。”舒缓治疗与临终关怀专业管理委员会主任杨爱民解释道。

       在北京老年医院的关怀病房里,医护人员和社工组织会不定期地跟病人进行交流,跟病人一起制作小手工产品。同时,病房还配备了跑步机等健身设备,一些有余力的病人可以跟医护人员一起健身,探讨生活琐事或交流人生理想。
 
9D29524A4A05495DF57AAB538754F5859AC080A2_size13_w456_h283

       除了专业医护照料,还有药剂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员的加入。此外,社工等社会力量也会定期提供志愿服务,以尽量减少病人和家属的心理负担,对抗死亡带来的恐惧与压抑。

       根据联合国人口司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2.5亿,失能人口达4000万。对比之下,目前我国的老年护理、康复等临终关怀机构在数量上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各省市的公立医院开展临终关怀服务的收费标准,仍按照各省市的床位费标准,但事实上,临终关怀还要提供一系列人性化服务,在现有机制下,都由医院和社会公益组织无偿提供。

       虽然在临终关怀领域,我们还有很大的完善空间,但可喜的是,已有很多行动攒拾起生命临终的光亮。2010年,我国首个为儿童提供临终关怀和舒缓护理的机构“蝴蝶之家”成立;2011年,为老年人提供临终关怀的机构十方缘心灵呵护中心成立;此后,上海、天津等地的临终关怀机构也相继出现,临终关怀的覆盖地区越来越多。

1998DCC3644539648BEA0F92128C6B938E112AAF_size46_w828_h459
蝴蝶之家的儿童

       “很多家属在病人去世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回到医院,和社工说声‘谢谢’,虽然没能治愈老人,但在他们生命的最后阶段能提供一些帮助和慰藉,也非常有意义。”十方缘的志愿者说道。当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起临终关怀,改变对死亡的观念,临终关怀服务才能更加完善专业,而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