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
2015-02-16来源:《快乐人生》 作者:达照法师
 《快乐人生》之十六


  快乐的第五个秘诀,就是调节自己的情绪,让快乐的细胞活跃起来,让快乐的念头活跃起来。

  快乐的情绪会传染。当我们起心动念,生起来的念头是快乐的,慢慢地情绪就变得快乐起来;如果想的都是一些烦恼的念头,越想越烦,就烦得没边了。一个人如果天天看到不快乐的事情,他的心也很难快乐起来。如果我们每天跑到火葬场去看一次,或者每天到医院的重症病房去看一次,接连看三天回来,可能就会哭了。想修无常观的人,就要到那里去看看,那里是没有快乐的地方。

  为了能够把自己的快乐细胞启动起来,有时候我们也不妨模仿一下阿Q,安慰一下自己。阿Q现在被很多人褒扬了,但如果运用不好,阿Q精神是非常麻烦的。现在大家看看,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小孩子,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打仗,战争胜利了有各种各样的奖励,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当钱用,但他们就是沉迷在里面,完全是阿Q。我听说现在还有玩“偷菜”游戏的,三更半夜起来“偷菜”。 “偷菜”偷来干什么?就是玩玩呗,是吧?有一个人上早课之前先“偷菜”,偷偷偷,早课也忘记去上了。还有一个人,三更半夜起来“偷菜”,要他老婆也起来陪他“偷”,他老婆不起来,他就提出离婚;“偷菜”偷到离婚的程度,比现实当中偷菜还要严重。有人问,出家人玩“偷菜”犯不犯盗戒?盗戒虽然不算犯,但是有偷盗的心,起码盗的威仪还是犯了。

  就是这样的一些所谓的“快乐”,为什么有人会从中感觉到安慰和满足?因为现在社会竞争太激烈了,在现实当中,在这么多人当中,想脱颖而出,想有所成就,不是一朝一夕的。物质享受惯了的人,吃不得苦又不想吃苦,想出人头地,得到别人赞誉,现实当中又没人赞誉他,就在网络中找那些影子来赞誉自己。那些影子程序也是人编排起来的。阿Q他是怎么自我安慰的?人家打他了,他说:“我是你爹,你打的是你爹,不是打我。” 一想别人是在打他爹,他就很高兴,自我安慰了,不受伤害了,这就是阿Q精神。很多人跟阿Q一样,在这上面沉迷了。

  实际上我们可以去了解一下自己的心念。调节自己心念的方法有很多,只要让自己冒出来的念头是正面的就可以。按佛法所说,一切身口业都根据我们的意业而展现,外在的世界有多么庄严,首先是靠我们的内心构想出来的。这个寺院盖得这么好,是设计师和住持互相交流而产生的结果。这个殿堂的柱子上有莲花,也是设计师的构想;想到了才能做到,想不到就做不到。所以,如果我们想到的东西是好的,我们的世界就已经开始往好的方向发展;如果我们想到的事情是坏的,那一定会往坏的地方发展。

  启动我们心中的快乐细胞,就是要不停地感受自己是快乐的,让自己处于满足感当中。知足者常乐。不满的人会很痛苦,因为不满是一种以欲望作为衡量尺度而导致的现象——欲望满足就满意了,欲望不满足就不满。但什么东西才能让我们真正地满足呢?小孩子要玩具,要吃水果,不要学习,如果我们让他一辈子都堆在水果、玩具当中,不要学习,这不就让他成了白痴吗?当我们满足自己的任何一种欲望,让这种欲望成为生命的全部的时候,没有一个人不会成为傻瓜。欲望都是暂时的,这个时候需要这个了,那个时候需要那个了。你一个人孤单的时候,需要找个朋友聊聊天;如果哪个人一天到晚都要跟你聊天,不让你睡觉,你眼睛睁不开了还要跟你聊,恐怕最多两天你就会逃之夭夭了。在这个世界,我们企图通过满足自己的欲望来获得快乐,这是不现实的,因为欲望永远满足不了。所以我们需要随时协调自己,协调不了,内心就会产生漏洞,就会有不满的心态。

  事实上,我们感觉有漏洞,是被别人骗的;别人觉得必须这样,我们也觉得应该这样,否则,就觉得自己有漏洞了,自己匮乏了。比如说,别人认为现在人应该有一辆车,然后一看自己没有车,就觉得痛苦了——人家都有车了,我没车。可是以前大家都没有车的时候,有一辆自行车就挺好。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同的文明在不停地展现,新的文明往往会取代旧的文明;但是古老的文明,像宗教、传统文化和一些民族精神,是无法取代的。因为这些文明是让人把自己的欲望、错误的观念消除掉,这些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如果一个人懂得一个民族的精神,或者具有一种宗教信仰,那他内心的标准就会降得很低,欲望的需求会放得很少。

  每一个人不是拥有得太少,而是想要的太多,从而导致了痛苦。 “良田万顷,日食三餐;广厦千间,夜卧八尺”,我们每个人真正需要的东西,其实并不是特别多。所以我们对自己快乐的指标要放低,对生起的念头要有所训练。

  首先,不要生起负面的、让自己痛苦的念头。

  这是我们在实修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到的。任何一个念头生起来,只要它是伤害自己的、让自己难过的,它就是负面的,我们一定要发现它——这是一个病毒,它快要开始传染了。那怎么办呢?先要把它消毒。消毒就是忏悔,就是认错,知道这是错的,我们不应该再这样想了。当我们看到别人的错误,觉得这人真讨厌,让我们很难过,想哭,那就要知道:“病毒”已经滋生了,我们要赶紧把它消灭掉。

  有个人妻子有外遇了,他生气得不得了,一定要离婚。他妻子很坦诚,承认不小心跟别人有过一次错误,她再怎么忏悔认错都无济于事。后来他跑过来问我,他该怎么办。我问他:“你离婚了以后,是不是打算不结婚了?”他说:“还是要结婚的,不结婚怎么行?我才四十岁。”“那你再结婚是不是还想找一个处女啊?”他说:“不太可能的,四十岁还找什么处女啊?”“那你找的那个人,不是也跟别人有过关系的吗?”他想了半天,说:“对啊!哎,不过那不一样的。”我说:“怎么不一样呢?你觉得你妻子做人行吗?”他说:“做人行,各方面都好,就这个我受不了。”我说:“她不就是有两个人吗?你如果再找别的女人,她起码也有两个,说不定还不止呢!”后来他也想通了,觉得他妻子跟他在一起十几年了,各方面都特别好,人都不是圣人,谁会不犯错误呢!也就原谅她了。

  所以有时候,人就是憋着一口气过不去顶在那里。如果对于人生的很多遭遇,把这个缘分拿过来看看,气就消了——各人都有各人的缘起,既然是这样的缘,我们能不能找到更好的缘呢?关键还是在我们心中,如果我们把它想开了,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当然我们要做得最好。做得最好是什么?做得最好就是成佛,丝毫烦恼都没有;做得最好就是像佛陀那样,把自己身上的肉都割给别人吃了也不会痛苦。做得到吗?释迦佛修各种各样的苦行,受尽折磨,受尽污辱,他内心依然是为众生着想。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想不开的事情,确确实实是我们自己的智慧、福报、过去所种的因都不够。所以一旦遭遇到这些不良的现象,不好的念头生起来,最快的解决办法就是把这个不良的念头赶紧消除掉;只有消除了内心的抱怨、不满、难受,我们才会更有智慧、能更好地来处理自己的人生。

  要消除负面的情绪,这是第一点。

  第二,培养正面的情绪。

  包括两方面,其中一方面,对生活要有所乐趣,特别是在家人。比如说,享受天伦之乐,把自己的家整理得舒服一点,去做一些让大家高兴的、对自己的生活健康有益的事,例如艺术、音乐、旅游、购物等,了解一些对自己、对他人有好处的事情,到社区、到寺院去做做义工……要在物质上、生活中建立一个良性的机制,创造条件让自己快乐,并帮助别人快乐,不要让痛苦的情绪总跟自己过意不去。

  哪怕是静静地感受一束阳光、一阵轻风,或者在生活的物质方面、有相的方面去调节。比如有些在家的女众居士,特别喜欢丈夫送她一束花,这也是从西方学来的,中国人以前没有这个习惯。或者可以种些植物,有很多盆景也很漂亮,这些东西都能把我们的生活情趣调动起来,让我们保持心情愉悦。条件好的,可以做得好一点;条件差的,至少把家收拾得干净整洁,也是蛮舒服的。这些是需要自己或者家里人去处理的。在一个道场里面,或者一个团队里面,这些也都需要,实际上也花费不了我们很多时间。

  另一方面,培养正面情绪更重要的一个办法,就是要能看到自己生起的这些念头基本上都属于善念;一旦不满的情绪生起来,要转化成一种满足感。常常要告诉自己:我很知足了,我很感恩了!很感谢身边的这些人,包括朋友、子女、后代;在烦恼、睡不着的时候,可以给他们打个电话聊聊天。也感恩佛陀,让我们有幸遇到了佛法;可以静下来念念佛,让自己的心灵完全净化。

  第三,安住于正法。

  正面的念头,一方面是世间的善法,帮助别人做好事的心、感恩的心,事情要往好的地方想;另外一方面就是要让自己的心安住于正法。

  我们学佛的第一个阶段是向佛菩萨求福德,这是打基础;第二个阶段是向自己去求,是求改变我自己,让自己身心行为改变,向佛菩萨靠近;第三个阶段,已经不再有负面的、烦恼的、痛苦的东西影响自己了,就要把佛法那些特别高深微妙的教理、法理贯穿在自己的身心中。

  有些居士可能还没有一个修行的方法,出家师父肯定是有的。比如说净土宗,我们念“阿弥陀佛”的时候,需要去感受没有妄想的这个心是什么样子的。有些人总觉得念佛要达到一心不乱,自己念了这么久,怎么妄想还那么多,还不受用,就很难过。实际上,拿念佛当作一个方法、一个过程,为念佛树立了另外一个目的,这就错了。其实除了我们要往生极乐世界这个目的以外,念佛本身就是目的。往生极乐世界,现在能去也可以;现在不能去,临终时再去,就要靠你信心具足。那么当我们现在念佛,就专心去感受念佛,就去感受正在念佛没有其他妄想的时候,心是什么样子的——你看看这个心有多清净、多庄严。它一定是最平静、最明亮、最安稳、最有智慧、最不动摇,与轮回正好相反;轮回的特点是杂乱无章、变化无常、不能作主,所以会轮回于六道当中。如果是参禅的人,他就一定要能够参到妄想没有生起来之前,心是什么样子。

  快乐也很奇怪,它是可以培养的。我们要想获得快乐,就要把感恩的、欢喜的正面情绪调动起来。而且调动起来以后,要不停地去感受它,增长它;不去增长它,我们就培养不出这种习惯,就不会有真正的快乐。念佛修行这种禅定,也是可以培养的。没有哪一个人念佛,突然一下子就一心不乱了,不可能是这样。你今天一分钟两分钟一心不乱,明天三分钟四分钟一心不乱……它的力量会慢慢地增长。“德高道老”,道德高了以后,道要老,老就是从嫩开始慢慢培养起来的,不是一下子老的。如果不去持续感受快乐的情绪的话,我们也很难快乐起来。比如说,有些人跑很远去见一位自己喜欢的人,或者见一位师父,跑了很久才见到对方,很开心,然后离开时他又哭鼻子了。这样的人很多,实际上他不具备快乐的情绪。快乐的情绪是怎么来呢?当我们看到佛菩萨或者喜欢的人时,生起了欢喜的心,要持续地去感受这种欢喜。像现在每年过年回家的人很多,从外地回家看到亲人我们很快乐;回家感受到这种亲情的温暖后,我们要把这种温暖带到以后的生活当中去,使它增长。当然,也有人担心不回家,家里人会骂或者有其他想法,所以像还债一样地回去看一下,那就不是真正想回家。当感受到快乐后,我们要不停地去把握、复制这种快乐的感觉;这个感觉复制出来以后,下一次想要快乐了,就可以去感受快乐。亲人在,就去感受亲人;佛菩萨在,我们就去感受佛菩萨;念佛,就感受佛的境界;参禅,就感受法的境界;持戒清净了,就感受正法时期佛弟子都持戒清净的境界——当我们感受到持戒清净的那种庄严时,就不会觉得这样也束缚,那样也麻烦。

  快乐是一种情绪,需要我们慢慢地去培养,从有相的生活当中,到我们的思想深处,再到正法,这有一个过程。这是快乐的第五个秘诀。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