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国”阴影下的伊拉克儿童
2015-01-12来源:新华网
   今年6月以来,伊拉克爆发严重武装冲突,自称“伊斯兰国”的极端组织占领包括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苏尔在内的伊北部和西部大片领土。作为反击,伊拉克军队和美国主导的“国际联盟”在伊拉克多个地区与“伊斯兰国”武装分子展开激战。


    在持续的战火中,大批伊拉克儿童受到波及。他们有的失去父母和家人,流离失所;更有一些孩子遭到极端组织利用,在本应无忧无虑的年纪走向战场。这给伊拉克儿童权益保护带来新的困难与挑战。

  【“儿童兵”】

  “妈妈!妈妈!”12岁男孩穆罕默德·萨杜恩的声音从伊拉克西部安巴尔省荒郊的一栋建筑物传出。面对一群伊拉克军官和士兵的审问,萨杜恩因为过度害怕和紧张而失去了知觉。他微闭着眼睛,看起来似乎与任何一个听完父母述说睡前故事、安然入睡的孩子没有分别。

  然而,在伊拉克军官眼中,萨杜恩是“伊斯兰国”派来的一名自杀式袭击者,也就是俗称的“人体炸弹”。

  萨杜恩来自被“伊斯兰国”占领的伊拉克西部城市费卢杰。数月前,在一次伊拉克空军针对费卢杰的轰炸中,萨杜恩的父母遇难。从那天起,萨杜恩以及14岁的哥哥和8岁的妹妹无家可归,流离失所,成了极端武装人员眼中最容易被俘获和劝诱的“猎物”。

  今年9月,在“伊斯兰国”与伊拉克军队的一次交火中,萨杜恩缠着一条挂满了烈性炸药的腰带,冲入了伊拉克军队阵营中。但是,他在引爆炸弹前遭伊拉克士兵阻止。

  这一幕在眼下的伊拉克时常发生。不少因战火而流离失所的伊拉克儿童落入“伊斯兰国”手中,其中一些被迫或被劝诱成为武装人员,加入与伊拉克政府军的战斗中。他们有的被分配到武装分子的检查站,有的被发往前线作战,有的则成为了“人体炸弹”。

  根据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发布的声明,自2013年12月至今,约有190万名伊拉克人因“伊斯兰国”武装人员与伊拉克军队之间的战斗而背井离乡。这为“伊斯兰国”迅速扩充组织提供了绝佳的机会。此前,“伊斯兰国”常利用恶化的安全局势和逊尼派伊拉克人对什叶派主导政府的不满,“招募”武装人员。

  【去流浪】

  战火迫使5岁的阿德南和他32岁的母亲萨娜在巴格达街头乞讨。阿德南一家原本生活在安巴尔省首府拉马迪,但自从5个月前丈夫被战火波及不幸身亡,萨娜带着3个孩子离开了被“伊斯兰国”占领的家乡。眼下她们与其他几个情况类似的家庭栖身于巴格达一栋烂尾楼里。

  一个肮脏狭小的房间,废弃的硬纸板铺成的床,满是尘土的水泥地和玻璃残缺不全的破窗户,这就是阿德南一家人现在的“家”。

  “我担心这房间没法让我们安然度过即将来临的冬季,”母亲萨娜说,“现在每天半夜我都需要起来整理孩子们身上盖的毯子,他们会因为寒冷在睡梦中拼命往自己身上拉扯本来就不足以覆盖3个小孩的一条毯子。”

  “我的丈夫本来是一名小学教师,我们在拉马迪有自己的家,但他的意外身亡和激烈的战斗迫使我们离开,”萨娜说着,眼眶逐渐湿润了,“其实我说什么也不会愿意离开自己的房子,跑到这里像乞丐一样生活。但谁来保证孩子们的安全呢?这是一场与他们无关的战争,现在却彻底毁了他们的童年,他们只剩下我了,我必须保护他们。”

  “我以前总会想象,我可爱的孩子们健康长大了,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实现了各自的梦想,走向璀璨的未来,我从没想过他们要变成乞丐。”眼泪落下,萨娜不愿再多说一句。

  【需关注】

  在巴格达工作的律师哈里斯·谢赫告诉新华社记者,各国媒体应增加对伊拉克儿童生存现状的报道,以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

  他认为,至今仍没有关于如何保护受战乱影响的伊拉克儿童的全面方案。伊拉克政府在国际社会和人道主义机构的帮助下,努力安置因战乱流离失所的家庭,但这些努力只是杯水车薪。

  谢赫说:“解决人道危机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尽快结束在伊拉克的战斗。社会和谐稳定是家庭幸福美满、儿童健康成长的必要前提。”

  一些专家指出,许多受战争波及而流离失所的伊拉克难民,在缺乏饮用水、食物和必要医疗救助情况下出现不少死亡案例,这些战争“次效应“受害者的伤亡数字至今仍难以估量。另外,目睹暴力事件和被迫流浪对儿童造成深远的生理、心理影响,使他们在未来成长中,情感更为脆弱,更容易出现不稳定情绪。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