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来临,生命有几道安全屏?
2013-06-26

 火灾来临,生命有几道安全屏?

来源: 作者: admin时间: 2013-06-19
 
分享到:
 

火灾来临,生命有几道安全屏?

■将新闻进行到底

    6月15日晚,大连市金州区一化工厂发生爆炸引起火灾,已造成至少4人死亡。

    6月7日,厦门公交车起火,致47死34伤。

    6月3日,吉林宝源丰禽业公司发生火灾,造成120人遇难,77人受伤。

    5月31日,黑龙江省林甸县花园镇境内的中储粮黑龙江林甸直属库发生火灾。78个储粮囤表面过火,储量4.7万吨,估计损失约8000多万元。

    近日,随着接连几场重大的火灾事故,火魔向人们露出了它狰狞的面目,血淋淋的教训再次敲响了消防安全的警钟。火魔虽然可怕无情,但是我们也并非“火为刀俎,我为鱼肉”,其实生活中还是有很多“武器”和屏障可以应对火灾。

    屏障一

    建筑物耐火分4级 安全设出口防火有分区

    现实中,绝大多数火灾都发生在室内,建筑物的防火无疑成为我们人身安全的第一道屏障。

    按照我国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重要性、火灾危险程度,将耐火等级分为4级。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是由建筑构件(梁、柱、楼板、墙等)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决定的。构件依燃烧性能的不同有燃烧体(如木材等)、难燃烧体(如沥青、混凝土、刨花板等)和非燃烧体(如砖、石、金属等)之分。耐火极限主要是指构件从受火的作用起,到被破坏(如失去支承能力等)为止的这段时间。一般说来一级耐火等级建筑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或砖墙与钢混凝土结构组成的混合结构;二级耐火等级建筑是钢结构屋架、钢筋混凝土柱或砖墙组成的混合结构;三级耐火等级建筑物是木屋顶和砖墙组成的砖木结构;四级耐火等级是木屋顶、难燃烧体墙壁组成的可燃结构。

    除了建筑物的构件材料外,建筑物的内部设计也考虑到了防火的因素。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前院长、北京土木建筑学会理事长吴德绳谈到,一般建筑物的楼道长度达到一定程度,就会至少设计有两个安全出口,两个安全出口之间有一定距离,一旦一边着火,人员可以从另一边逃生,而像影剧院、体育馆等人流密集场所,还要经过计算设置更多的安全出口。

    楼层的安全出口一般为楼梯间,楼梯间是人们逃生的通道,“但是如果楼梯间没有防烟措施,一旦发生火灾,浓烟就会顺着楼梯间向上蔓延,这时如果火灾层以上各层的人们顺着楼梯逃生,还没等跑到楼下就可能会被滚滚浓烟熏得窒息。”吴德绳说,所以现在的建筑会设计有防烟楼梯间,一旦着火,楼梯间就会机械送风保持正压,使得着火楼层的烟不会往楼梯间内扩散,即使打开楼梯间的门,楼梯间的风也会压向楼层里。

    除了安全出口和防烟楼梯间这些设计外,建筑物还会设计有防火分区,用防火墙、防火门、防火卷帘甚至防火水幕等防火分隔设施将各楼层在水平方向分隔成一些防火区域。“这就好像一旦潜水艇有一个船舱漏水,将这个漏水的舱门关闭,就可以保证其他舱的安全一样。” 吴德绳说,这些防火分区设施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建筑的其他分区蔓延,有效地把火势控制在较小范围内,减少火灾损失,同时可以为人员安全疏散、消防扑救提供有利条件。

    从建筑物的布局规划看,为防止火势通过辐射热等方式蔓延,建筑物之间应保持一定防火距离。建筑耐火等级越低越易遭受火灾的蔓延,其防火间距也应相应加大。

    屏障二

    建立火灾应急系统 加强消防预案演练

    据几名吉林禽业公司的工人回忆,去年夏天该公司冷库曾经起过一次小火,但迅速被扑灭,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火灾过去之后,迅速被大家淡忘,没有人记得火灾发生在几月份,公司也没有因此而加强防火教育和消防演练。而此次火灾发生时,现场一片混乱,很多人的鞋都被挤掉了。

    可见只有第一道建筑物的防火屏障还远远不够,一旦发生火灾没有合理的应急预案也是不行的。

    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副院长袁宏永指出,如果一个地方存在安全风险就应该设有相应的应急预案,并保证该场所处于安全状态,比如安全门必须是常开的、一些备用电源要处于正常状态、排烟系统要正常运行等,如果做到这些,平时再按照预案加强演练,就可以在火灾发生时确保人员安全撤离,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群死群伤事件。

    建立火灾应急系统是应急预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袁宏永说,建筑内有固定的消防应急设备,如烟雾报警、防排烟系统、疏散指示、应急照明系统、消防电源等。火灾应急系统实际上就是把这些已有的消防应急设备有效地利用起来,一旦火灾发生后,能预测最坏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

    他举例说,如果某一个地方建立了火灾应急系统,一旦发生火灾便可依靠人员发现灾情按下手动报警按钮或依靠自动火灾感应探测器,确认火灾发生位置;不同火灾发生的位置有不同的可燃物,而不同可燃物燃烧时会有一定的发展速度,根据这个速度在建筑物内蔓延的情况,可以用模型初步估算出火灾的蔓延速度和可能的最坏影响范围,掌握在火灾发展影响的范围内有多少人需要疏散,大概需要多少消防救援人员灭火;并启动相应的应急照明系统和控制火灾蔓延的设施如自动喷淋系统、防排烟系统、防火卷帘门等,使得在火灾对人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之前,及时把人员疏散到安全或者是比较安全的地带。

    屏障三

    增强消防安全意识 掌握火场逃生技能

    据吉林禽业公司的工人们说,他们从来没有接受过消防逃生的训练。厂房里有灭火器,但没有人知道怎么用。

    “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消防安全培训,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吉林省长春市公安消防支队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于员工而言,要掌握必要的消防知识,能及时发现和清除火灾隐患,会扑救初起火灾;同时在火灾发生时,能够熟练运用消防设施,进行逃生自救和他救。

    火灾发生时,对于如何在火场逃生,消防队员给市民提出6点建议:

    1.根据火势实情选择最佳自救方案,千万不要慌乱。凡火灾幸存者大多方寸不乱,根据火势、房型冷静而又迅速地选择最佳自救方案,争取到了最好的结果。

    2.当火势尚未蔓延到房间内时,紧闭门窗、堵塞孔隙,防止烟火窜入。若发现门、墙发热,说明大火逼近,这时千万不要开窗、开门,可以用浸湿的棉被等堵封,并不断浇水,同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另外,应低首俯身,贴近地面,设法离开火场。

    3.建筑底层的居民应夺门而出。若楼道火势不大或没有坍塌危险时,楼上的住户可裹上浸湿的毯子、非塑料制的雨衣等,快速冲下楼梯。若楼道被大火封住无法通行,可顺墙上排水管下滑或利用绳子顺阳台逐层跳下。

    4.发生火灾,呼叫往往不易被发现,可用竹竿撑起鲜明衣物,不断摇晃,红色最好,黄色、白色也可以,或打手电或不断向窗外投掷不易伤人的衣服等软物品,或敲击盆、锅、碗等。

    5.逃生中千万不要因顾及个人财产而耽误时间,以免因小失大。

    6.如果家中有老人、小孩和伤残人员,千万不要盲目乱窜,应迅速将他们转入安全的地方,再求助有能力的邻居帮忙,一块逃离火海。

    存在问题

    逃生通道如虚设 消防设施打“折扣”

    虽然建筑物在设计和使用材料方面均进行了防火的考虑,但是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

    “建筑材料既要保温、节能、防火,也要耐久、价格合理,综合兼顾还面临一些困难。”吴德绳说。

    中国绝热节能材料协会顾问专家张德信也指出,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搞建筑节能试点,采取的是外墙外保温的形式,这就带来了建筑外墙外保温的防火问题。2009年着火的央视新址大楼幕墙结构使用挤塑聚苯做保温材料;2010年上海11·15大火中,起火大楼用的是硬质聚氨酯泡沫保温材料,这些均属于有机类材料,有机类材料着火后,产生的烟雾,会给人员生命安全造成很大威胁。作为建筑防火,首先要考虑材料本身是否防火,“使用不燃材料、无机类材料就着不起火来,对人也构不成威胁。”现在一些地区已经禁止使用有机类材料做外墙保温。

    此次吉林省禽业公司火灾事故现场整个失火车间日常只有一个出入的大门,没有专门设置的消防通道。据一位幸存者透露,这个出入的大门一般上班时都被锁上,火灾发生时逃生的人群涌到门口才发现火势太大,门无法迅速打开,只好朝着与着火厂房相连的另一个厂房跑去。“防火门和防火通道是具有逃生重要作用的,但是在平时使用和管理中,这些门和通道常常处于关闭状态。”吴德绳指出,逃生通道形同虚设也是一些重大火灾事故中暴露出的问题。

    同时他还表示,消防自动报警系统和火灾自动控制系统,是火灾发生时保障生命安全的强有力的“武器”,虽然国家在建筑投资建设和施工验收时都对其中的消防设施有很严格的规定要求,但是后期的检查维护管理常不到位,这些设施往往遭遇执行“折扣”。

    “如果从建筑的设计、选材、建造,到内部消防设施的配备、管理、维护全部按照规章制度,认真到位地进行,并定期进行消防宣传和演练,火灾来临时,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就会多一份保障。” 吴德绳说。

(中国科技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