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琏:中国改革还在半路上
2013-05-23

吴敬琏:中国改革还在半路上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13-05-23

    5月11日,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精选作品集《吴敬琏文集》在京正式出版,文集收录了吴敬琏1980年至2012年间最具代表性的文章,吴敬琏在主题为“中国改革座谈会”的新书发布会上说,“中国改革还走在半路上,中间还会有很多反复,今后的任务还很艰巨。”

  作为中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市场经济的主要倡导者之一,30年来,吴敬琏对于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观察,曾经影响了无数人,30年后,吴敬琏说,“从上世纪80年代走出计划经济,到1993年、1994年开始的改革市场经济的体制力量有了壮大。但是双层体制消长的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我们这样一个国家旧的思想、体制影响是非常深远的,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

  30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有了根本性的变化,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高速的发展,同时也带来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以牺牲环境和未来为代价的发展,在30年后,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从高铁事件到刘铁男事件,金融危机之后,问题正在慢慢暴露出来,更多的人,开始思考改革未来的道路,垄断国企、官商结合、高度密集型的劳动产业、行政化色彩浓厚的经济模式、既得利益集团……中国的市场经济还远没有到成熟的时候,有多少阻碍依旧挡在深化改革的道路上?吴敬琏说,“改革还在半路上”,而未来的路又是怎样的?或许,这是所有人都在思考的问题。

  为此,记者专访了经济学家陈及先生。

  市场经济仍处在早期

  开放至今,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世所罕见,也引起了全世界的重视,从一个经济薄弱的国家,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发展正在成为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的最坚实的基础。陈及说:“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以市场为导线的经济改革思路是正确的,这也是我们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

  然而,经济的高速发展并非是没有代价的,中国的市场经济在短短30年里走完了西方数百年的道路,但回过头来,发现留下了太多的问题,“中国的市场经济还处在早期,至今仍旧没有完成跨越式的转变。计划经济的影响仍旧存在,比如前不久的刘铁男事件,正说明计划经济的思维和模式还远远没有消除。此外,垄断仍旧是值得担忧的事情,市场经济本来是通过竞争形成真实的价格和优化资源配置,而垄断效益恰恰是和市场经济的基本构架相矛盾的,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对市场经济的否定。”陈及说。

  30年,中国的市场经济从无到有,一路蹒跚,从衣食不足到小康社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然而,在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问题也逐渐暴露,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仍旧存在,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工商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说,开放至今,从计划经济到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模式,改革的思路是正确的,但至今依旧没有完成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中国的市场经济还处在早期。国企垄断、过度行政化、牺牲未来的发展模式等问题,使得中国的市场经济还处于不充分的状态。而本应和经济改革同步的其他方面的改革,又处在滞后状态,市场经济独木难行,这正是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所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没有完美的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的基本逻辑究竟是什么?又是什么原因,使得我们仍旧处在市场经济的早期?

  陈及说:“货币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弗里德曼,这位影响深远的经济学家曾经提出,市场经济的基础,就是构建一个充分竞争的环境,而这个环境,建立在公平公正和财产权受到充分保护的前提下。”当然,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市场经济,但每多一份公平的竞争,毫无疑问就会离完美的市场经济更近一步。

  成熟的市场经济究竟是什么样的?可能没有人能够真正实现,不过,陈及说:“凡是市场经济完备和充分、产权保护体系健全的经济体,至少在经济跌宕之时,抵抗和恢复的能力更强。事实证明,金融危机之后,如美国这样的市场经济充分的国家,正在从低谷慢慢回复元气的时候,中国的经济,却逐渐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环境的牺牲、发展模式的滞后、垄断效益的高昂等。”

  中国模式之争

  就在金融危机出现之时,中国模式,曾经一度成为世界最瞩目的焦点,吴敬琏在新书发布会上说,“经济发展的方式不转变,中国高速的增长不可持续,那一套强势政府、动用资源、海量投资,拉动经济的办法已经陷入困境。当投资一增加,马上资产泡沫和物价都会反映,而拉动增长的效果非常差,由此必须在这个新的十字路口做出正确选择。”

  未来的选择,或许正是深化经济改革,建立真正完备充分的市场经济,陈及对此表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依旧要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和原则,而恰恰是不遵循一些基本规则的现象,使得我们的市场经济依旧没有完成。垄断、过度行政化、官商结合等,正是这些问题,使得许多西方国家,至今不肯承认我们的市场经济。而WTO每年的诉讼案中,很多都是和中国有关的,倾销、政府补贴等,都成为市场经济不完备的理由。

  市场经济的阻碍

  中国的市场经济,30年间,从一片空白到取得辉煌的成就,原本也可以避免的许多问题,为何成为经济发展的阻碍?

  陈及说:“经济改革的初衷,是因为国民经济面临崩溃的危险,而改革的经验告诉我们,生产的主体和效益联系越密切,创造力就越大。从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城市的承包责任制,莫不如此。然而,当经济的改革走到一定的程度,必然要求其他方面的改革相配合,经济从来不能够独自发展,必然要求民主和法治,要求完善的产权的保护体系,要求建立公平公正而又充分的竞争环境。马克思早就论述过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需要配套,才能真正推动经济的良性发展。如果不配套,必然导致经济的后退,成为经济发展的阻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走到今天,需要的是上层建筑的改革和配套。如果不能配套,必然迫使管理者使用计划经济的方式去推动经济的继续发展,这显然是一种错位。”

  警惕改革者成为阻碍者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冲突,某种程度上恰恰也是既得利益者和市场的冲突。实际上,既得利益者恰恰是改革最初的倡导者和推动者。

  陈及说:“既得利益者通过垄断、行政命令等手段继续获取利益,而将竞争者隔离在市场之外,而这恰恰和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相冲突。市场本来就是要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相互公平地竞争,然而垄断效益,却是一种奇怪的、病态百出的、光怪陆离的东西。我们的改革步伐,始终无法破题的原因,正是因为这种诡异的、阴暗的怪胎所致。”

  而对于最终的解决之道,陈及说:“中国经济目前的问题,并非是市场经济的问题,恰恰是市场不充分的原因,致使诸多的矛盾陈陈相因,难以扭转。真正的解决之道,是必须‘两条腿走路’,在经济改革的同时,也要推动上层建筑的改革,创造充分、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完善的产权保护体系。后者也是我们目前急需的,只有这样,市场经济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不会继续以一个怪诞的模样存在。”(记者 周怀宗)

    ■大家谈经济

  经济学家林毅夫:

  亟待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

  过去30多年改革取得的成就,从经济增长速度来讲,是人类史上不曾有过的奇迹,我们走的是渐进的双轨道路。一方面继续给没有竞争力的国有企业以必要的保护,同时放开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的禁锢。这是符合国情的改革,但带来的是改革的不完整,把市场中不能存活的大型产业保留住了,要素市场常常被扭曲,包括金融受到抑制,金融以为大企业服务的大银行为主,多数中型、小型、微型的企业得不到金融服务。

  30多年的发展,民营经济已经有了它的实力,但是不能进入公平竞争。如果我们真正能够走完像吴敬琏老师强调的,一定建立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的话,我相信我们还是有很多快速发展的潜力,而且我们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各方面的资源等会跟着改善,收入分配也会跟着改善。

  经济学家周其仁:

  既得利益总被“大词汇”包围

  读这本书的当中有很多感受,很多感慨。中国体制改革怎么这么难,32年了还要推进?

  我想是因为我们的既得利益总有一些东西包着它,就是“大词汇”,动不动就是主义,其实是非常具体的经济问题,可一跟主义扯上,讲不清了。他说他代表社会主义,那么说改革国有经济岂不成了反动?多数人不能讲话,只好你想咋办就咋办。

  推进改革要把这些东西切开,举个例子,中国移动早就搞过飞信,搞不起来,人家搞出一个微信,几亿人在用,马上就说收费,这是什么主义?跟社会主义没有关系,纯粹是市场经济当中进步动力不足的部门压进步动力足的部门。

  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江平:

  经济改革必须依附政治改革

  吴敬琏教授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有着一个经济学家的良知,不断对现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提出他自己的一些观点,不管官方怎么认为,他认为是正确的就坚持。另外,吴教授作为经济学家,他是首先提出来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的观点,他是最早认识到经济体制改革如果没有政治体制改革,是不可能深化也不可能再进一步发展的著名学者。

  经济学家吴敬琏:

  处在新的十字路口

  我1954年从复旦大学毕业时,满脑子就一句话,就是“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改革开放以后思想有很多变化,应该说重新学习经济学那是在耶鲁大学。后来跟江平教授结识后,看了100来本书,对普通法、大陆法、宪政有一点初步的认识。

  中国模式的特点优点在于有一个强势政府。作者说中国创造了两个奇迹,一个叫高铁奇迹,一个叫重庆奇迹。然而,这个药方能解决问题,还是进一步加深问题,怀疑的人越来越多了。

  中国的高速增长不可持续,这个以前得到过共识,而且在“九五规划”、“十五规划”、“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都表现了这个共识,但实际呢?“十二五”时候国台办请了几位美国经济学家,他们听了报告后特别满意,临走时,问我一个问题:为何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中国改革还走在半路上,中间还会有很多反复,今后的任务还是很艰巨的,由于意识形态等各种影响,始终存在双重体制消长的问题。

  现在中央工作会议要求今年要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和时间表,我们所有的人都有责任参与,这个实际上是决定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大的事业。思想上的分歧也会很多,利益上的纠结更加严重。怎么来做?我们可以沟通,温故而知新,我们改革30多年来一直不断出现新的十字路口,现在既是机会又是挑战,我们共同努力,使我们经济改革能够继续向前推进。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