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的返乡不同的滋味
2009-01-30

一样的返乡不同的滋味

——返乡农民工心态录

发布时间:2009年01月30日 10:21:55  来源:新华网

    春节期间,记者在山东采访了一些回乡过年的农民工。春节给多数农民工带来的欢乐气氛仍然很浓。最高兴的要数那些失业后很快又重新就业的农民工,他们希望在新的岗位上干出新成绩。一些仍在工作岗位上的农民工,则表现出对目前的工作更加珍惜。一些没有就业的农民工,则抓紧学习充电,在看到地方政府出台的各种扶持就业措施后,对节后就业也充满信心。

  节日充电学习 年后找个好工作

    春节期间,宁阳县东庄乡西崔村农家书屋和远程教育网点成了返乡农民工留恋的场所。27岁的村民陈建龙在家里看书、充电。他告诉记者:“在外打工,没有一技之长,只能出笨力气。后来企业不行了,只好回家。现在看来,出去打工就要有点真本事,现在我找了些机械修理方面的书籍看,过完年还准备找个培训学校学学。”

    陈建龙说:“今年的春节,心情有些复杂。去年回乡,是带着一年的收入,今年工资都领到了,但没了工作。心情多少还是受点影响。”虽然现在还没找到工作,陈建龙仍充满信心。他说,现在村里好多像他这样的返乡农民工都在抓紧学习,“等学到一技之长,不愁找不到工作。”在宁阳县,很多乡镇都在引导各村利用农家书屋、基层远教网点、农村大棚等平台,向农民工传授冬季食用菌生产技术和大棚蔬菜种植等技术,以备他们自主创业或外出务工。

    宁阳县就业办副主任李庆旭说,返乡农民工中,大多数人打算“学门手艺”。为提高返乡农民工的综合素质,这个县充分利用就业训练中心、职教中心、农技校以及乡镇成教中心等公益性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针对企业用工需求及农民工的不同特点,积极发挥现有教育基础设施和科技人员的作用,为农民工“量体裁衣”,开展免费培训,培训内容涉及微机、焊工等多个工种。

    金融危机中保住工作 勤奋工作回报社会

    马洪亮是济南市道路保洁员,春节假期仍坚持在济南工作。2008年,马洪亮不仅没有在金融危机中丢掉工作,还增加了许多福利,他感到非常幸运和知足,所以打算用勤奋的工作回报社会,打算忙完春节假期再回老家过年。他觉得晚点回乡也没关系,反正也不耽误过年。“在春节假期,城市人流量大,人们都干干净净、喜喜庆庆的,我要给人们带来一个干净的环境,给人们多些愉快的心情。”

    马洪亮今年43岁,2001年从山东邹城市田黄镇圈里村老家到济南市打工。老马承担的济南经七纬二路,人流量大。尤其是在春节假期,他每天早晨4时和下午2时,对路段进行两次彻底清扫,剩余时间还要待在路边随时捡扫垃圾,直到晚上8时才回家。 看着人们在自己清扫过的清洁的街道上行走,他心里充满了幸福感。

    “我听说许多人在金融危机中丢了工作,但我工作不仅保住了,单位还给了许多福利,我很知足和珍惜,我也要更加勤奋地工作。”老马说。2003年至2008年,老马的月工资从最初的400多元提高到1200元左右;2008年12月1日,机扫大队还给他上全了五大保险;老马的女儿现在工作也比较稳定,一个月能拿七八百元,再加上妻子的工资,他一家月收入现在达到3000元左右。前不久,他从济南市自由大街那间仅有20多平方米的平房,搬进了三里庄东街一间一室一厅的楼房,面积50多平方米,宽敞多了……

    老马说,现在,一些常见病基本上不需要自己掏钱了,10岁的儿子上学也不需交学杂费了,以前担心的几大难,现在大大缓解。“有什么理由不认真工作呢?”据了解,马洪亮从事保洁员工作8年来,自觉加强道路保洁,主动上交拾取的手机、存折、银行卡等,受到许多人的赞扬。2008年12月26日,他被评为山东年度绿色特别人物。

    失业又就业:这个年过得太高兴了

    过去的一年,山东泰安籍农民工刘兵经历了先忧后喜。去年他在深圳打工的企业裁员,不得不回了家。高兴的是回到家乡后又找到新工作,而且待遇很好。

    刘兵说,他从2006年开始在深圳一家电子公司从事微机操作,去年8月公司裁员,他去职后回到家乡,很快就参加了当地组织的技能培训,成功地转岗再就业,成了当地一家机械加工企业操作数控机床的车工。

    “还是家乡好!”现在,刘兵再经过公司技能培训后,很快便成为厂里的生产骨干。说起返乡,他感慨万分,“在深圳打工一年只能回家一次,就算家里有急事,也只能请一两天假,往返一趟就要花五六百块,一年下来,所剩无几。现在在本地打工,条件也不比外面差,我一个月至少能拿到1200块钱,厂里还免费提供住宿,回家又方便,开销也少,对比起来还是在本地打工划算。”

    董现河也是重新就业的一位农民工,不同的是,他又干起了老本行。几个月前,董现河还是浙江绍兴一家化工厂的操作工,国际金融危机很快让企业陷入困境。去年9月,他离开企业回到山东老家。因为过去养过猪,他又重操旧业。

    老董的做法在当地引起不小的轰动。为支持他创业,村里专门在原砖厂辟出一片地,让他盖起了临时猪舍,后来又给他调换了土地,让他建养猪场。在老董引领下,记者来到位于村南的养猪场,猪场占地2亩,院墙已垒砌完成。

    董现河告诉记者,目前,他养的30头母猪有28头都配上了种,在不久后将全部产仔。猪太多了自己忙不过来,妻子从南方电子厂打工回来后他也不让她出去了,两人专心养猪。现在,村镇干部正帮他协调贷款,并准备以他和村里其他几个大户为依托,成立生猪购销合作社。董现河说:“咱以前养过猪,有经验。一些过去一块养猪的大户,这几年发展得也不错,不出去打工,在农村也能干出一番事业。”(记者董振国、苏万明)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