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藏历史镜头 铁路昂首出发
2013-03-20

珍藏历史镜头 铁路昂首出发

来源:公益中国网 特约评论员:木头马 发布时间:2013-03-20

    十几天来,很多人在铁道部门口拍照成为北京一道耐人寻味的景观,有网友戏称“铁道部门口成为一个冉冉升起的五A级景区”。合影的人群中,有边远省份专门赶来的铁路职工和铁路迷,有坐着轮椅而来的老职工,有手捧荣誉证书的铁路劳模,有风华正茂、准备投身铁路事业的莘莘学子,也有普通的民众和旅客。如今,合影潮已渐渐散去,但这个事件将会被很多人记住,而且会引发人们诸多的思考。

    由此,可以看出 “铁道部” 这三个字在人们心里的份量。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的部委和相应机构超过百个,现如今剩下25个部委,削减了六七十个。我们不妨回忆一下,哪个部委撤并时出现过如此“合影风景”?哪个部委撤并时受到过民众如此大的关注?事实胜于雄辩,历史不会忘记,合影现象像一面镜子,恰好可以折射出“铁道部”这三个字在人们心中的位置。尽管很多声音对铁路有褒有贬,尽管网络上对铁路有那么多的埋怨,但铁道部这块牌子真的要摘下来的时候,一种留恋,一种情感,一种尊敬,一种说不清的东西,在很多人的心中悄然升温。在这个时候,更多的人们沉静下来,客观地回顾与看待铁道部走过的历程,盘点其卓越贡献与历史价值。有位网友说得好“我们过去只看到网上有那么对铁路的意见,原来还有更多对铁路的认可珍藏在心里,只是从未表露。”

    由此,可以看出铁路在人们心中的份量。有位哲人说过,人类的现代文明是沿着钢轨在大地上前进的。纵观近代史,中国铁路的命运更是与中国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从晚清洋务派对铁路的青睐到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铁路强国梦,民众开始懵懂地知道铁路对国家民族的重要。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帝国主义列强和侵略者也总是把铁路作为掠夺和霸占的首要目标。从百团大战和铁道游击队的故事,也反证着铁路的重要性。从解放战争的“解放军打到哪里,铁路就修道哪里”,从抗美援朝“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从建国前夕党中央从西柏坡坐着火车进北京,我们更深地懂得了中国铁路的功勋至伟。从“多拉快跑,当好先行”的火车头精神,我们懂得了铁路在国民经济机体运行中不可替代的大动脉作用。从十六年火车票不涨价和默默承担大量国计民生物资的公益性运输,我们懂得了中国铁路的奉献与承担。从以世界铁路6%的营运里程完成25%的工作量以及中国铁路几个遥遥领先的世界第一,我们懂得了中国铁路的成色……列宁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国家、民族乃至千百万民众,不会忘记中国铁路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性贡献。他们由衷地想留下一个影像、留下一个念想在生命和记忆中珍藏。

    由此可以看出,关注铁路发展在人们心中的份量。3月17日早晨,当“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的牌匾换成“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时候,还是有很多人依然在排队留影。这时候,人们心中更多的是希冀和祝愿。因为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铁路要更好、更快地发展,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实现政企分开,轻装上阵,融入市场经济体系之中。网上的一句流行语说得好“有一种告别叫出发”,的确,“铁道部”到站也可看作是中国铁路崭新的出发。

    时间和事实会告诉历史,告诉民众,中国铁路不会让国家和百姓失望。就在当下,铁路人稳扎稳打保安全、抓运输,让春运精神和春运作风常态化,同时,根据新的工作格局,理顺机构,科学高效、有条不紊地整章建制,推进各项工作良好开局。很多人说:铁路人沉得住气,稳得住神,有章有法,稳步前行。

    岂止是能够稳得住,中国铁路还必将会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铁路的雄威不会随着铁道部换牌而减弱。作为一个中央直管的涉及国计民生的特大型企业,肩负党和人民重托的铁路人,自豪感与责任感不减反增。因为钢轨转身,拥有了更壮丽更宽阔的远方。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可以预见并相信,随着铁路改革的深入,铁路在全国综合交通体系中的骨干支撑作用会更重要,铁路的优势会更凸显,铁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角色会更重要。

    人们在选择合影对象的时候,总是会选择好风景和自己喜爱尊敬的人。铁路人从“合影大军”中更多地看到了铁路在公众心中的位置,看到了更多的信任与希望。他们会把珍爱的影像存留在心中,怀揣铁路梦,昂首再出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