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为社会全面进步服务
2008-12-23

2008年12月23日09:37     来源: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涂文涛

  30年改革开放,四川教育实现的不仅是数量的增长,而且是教育思想、规划、结构、体制、内容和评价等一系列根本性的变革,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具有四川特色的教育体系基本框架和发展模式,并在五个方面实现了重大转变。

  ——教育功能实现大转变,促进教育的公益性、公共性、公平性日益凸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点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教育界和全社会对教育的社会功能有了全新的认识。这为确立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科教兴国战略方针,为制定经济、科技与教育结合的改革举措,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基础。

  党的十二大、十三大和十四大,主要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待教育的战略地位,提出教育要为经济繁荣发展服务,并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党的十五大和十六大,进一步强调教育的文化功能,把教育定位为“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党的十七大,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将教育定位为重要的民生问题,要求更多地发挥教育的社会功能,对教育战略地位由强调为经济发展服务,转变到为社会全面进步服务。

  在教育功能大转变的过程中,四川教育改革发展同样呈现出更加注重公益性、公共性和公平性,更加注重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显著特点。突出表现在:坚持科学发展,形成促进教育公平的发展格局。实施教育民生工程,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公正公开,形成促进教育公平的制度环境。

  ——教育结构实现大转变,初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体系

  改革开放过程中,针对教育结构单一的局面,我省大力调整教育结构,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初步构建起具有四川特色的国民教育体系。义务教育进入普及巩固新阶段,基础教育水平全面提升;职业教育不断壮大,在中等和高等教育中占有半壁江山;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阶段,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教育体制实现大转变,各级政府和社会的办学积极性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前,我国教育体制与经济体制相似,呈现高度集中的特点。这种体制在集中有限财力,大规模推进教育文化事业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限制地方政府、社会和学校办学积极性等弊端。伴随国家经济、政治、文化体制改革的步伐,我省教育坚持“三个面向”,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初步建立起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体制:一是深化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省、市、县分级管理教育的体制;二是深化投入体制改革,逐步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三是深化办学体制改革,逐步建立政府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办学的体制;四是深化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逐步建立毕业生通过人才市场自主择业的机制。

  ——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大转变,大力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素质协调发展

  针对长期存在的以考试为手段、以分数为标准、以选拔为目的的“应试教育”倾向,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素质教育从中小学发展到各级各类教育,从克服“应试教育”弊端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转变,进入到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全面展开的新阶段。

  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新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应用,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共享。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农村,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广泛推广。高等教育以实施本科教学评估和质量工程为抓手,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由注重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

  招生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在探索中前进。中考改革试点取得突破并在全省推开,等级制考核、综合素质评价广泛采用。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稳步推进,考试内容、形式和招生模式逐步多样化。2007年高考自主命题、部分高校自主选拔录取等改革措施,对于推进素质教育发挥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07年全省有教职工90.46万人,比1978年增长67%。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大幅度提高,高学历教师比例逐年增加。教师资格制度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全面实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高等学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实施顺利,491名教师被评为国家或省级教学名师。师德建设不断推进,涌现出大批先进典型。特别是在汶川特大地震中,广大教师经受住严峻考验,赢得党和政府的高度评价,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由衷赞誉。

  ——教育对外开放实现大转变,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

  从1978年到2007年底,全省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4万余人,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按期回归率超过97%;汉语国际推广有了新的突破,我省高校已建立2所海外孔子学院和1所海外分校,向多个国家和地区派出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100余人;30年来累计接收国际学生2万余人次;与世界60余国家和地区建立教育交流与合作关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达50个。目前,我省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正向全方位、广领域、高层次拓展,必将对教育改革发展及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更大的促进作用。

  回顾30年教育改革开放历程,展望四川教育发展的未来,有五点体会:一是科学认识教育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坚持推进教育优先发展。二是紧紧围绕教育工作主题,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三是牢牢把握教育宗旨,坚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和价值取向。四是立足省情、加强统筹,坚持教育科学发展。五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持以改革推动发展。

  今天,四川教育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四川实现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抓住灾后恢复重建和扩大内需两大机遇,以灾区学校恢复重建为重点,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以队伍建设为根本,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加快完成教育灾后恢复重建任务,为实现四川教育振兴而努力奋斗!

来源:搜狐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