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渠道存在“梗阻”
2012-05-02

慈善渠道存在“梗阻”

2012年05月02日     来源:山西日报

  有人说,慈善是和谐的基石,是人类最美的爱心。的确,没有血缘,慷慨解囊;互不相识,出手相助。慈善饱含了对他人、对世界博大的爱。然而,近年来,慈善机构却遭遇到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从去年上海市发生的红十字会“天价餐费”事件,到众所周知的郭美美微博炫富,再到最近“仁爱基金”捐赠上万辆劣质自行车……公众的善心受到极大伤害,慈善机构形象遭遇“倒春寒”。重塑信任,需要时间,更需要行动。
  
  然而,善良的人们并不愿意停止慈善的脚步。一些人试图直接与受助对象对接,把有限的钱物,用到最需要帮助的人身上。慈善是自愿的,当事人有权选择具体行善方式和受助对象。然而,不做不知道,事情并不像他们想的那样简单,慈善渠道不畅让许多人望而却步。慈善之心需要鼓励,需要呵护,更需要搭建顺畅的慈善平台,让人捐得情愿,捐得明白,捐得顺畅。面对现存的“梗阻”,我们应该做点什么?职能机构又该拿出怎样的行动?
  
  300名部队官兵的心愿
  
  看了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驻晋某部58分队的近300名官兵留下了热泪。今年3月,300名官兵决定,每人每月少抽一包烟,每月凑出1000多元钱资助贫困学生。
  
  第一笔钱很快凑齐了。可怎么才能找到那些真正需要资助的贫困孩子呢?负责这件事的杨宏很着急,四处打听门路。红十字会的种种新闻让战士们很“受伤”,大家都希望能“直接把钱交给孩子手上。”于是杨宏想到了在媒体工作的熟人。
  
  既然是捐资助学,记者首先想到了省希望工程办公室。联系之后发现,省希望工程办公室并没有现成的需要受捐助人的资料。而是要根据捐助人可以捐助的人数、希望捐助的地区,在达成捐助意愿后,按照捐助者的要求寻找受捐助学生。负责人也道出了他们的苦衷:“我们依托基层团组织在学校摸排学生情况,让学生提出申请。如果集中了很多学生,但短时间内没有愿意资助的好心人,对孩子无法交代。”
  
  300名战士的捐款只能逐月到账,他们希望最终能捐助10个贫困孩子。省希望工程办公室非常支持战士们的热心捐助,决定特事特办,立即着手联系10个贫困学生。
  
  事情终于有了进展,杨宏觉得也对战士们有了交代,可感觉总有些遗憾。如果公益机构可以搭建一个信息平台,可以让那些有捐助意愿的人,看到需要帮助人的简单情况,可以自主选择援助的方式和受助的对象,是不是做善事就更简单了?
  
  非官方渠道的选择
  
  “自从2008年汶川地震后,我就一直不定期地向壹基金捐款。选择壹基金不仅仅是因为李连杰的明星品牌效应,更为信任。”说这话的是太原一家私营书店的老板孟君。
  
  在记者的采访中,发现很多人,特别是像孟君这样的“80后”,在选择慈善捐款时往往喜欢走一些非官方渠道,至于为什么会这样,孟君的理由可见一斑。
  
  孟君告诉记者,2008年 “5·12”汶川地震后,她很想为灾区做点什么,捐款成为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她也曾想过向慈善总会、红十字会这类官方组织捐款。“当时,这些组织也都公布了银行账号,可我生意忙,根本没时间到银行去汇钱。而壹基金依托了流行的网络购物平台,可以直接用支付宝捐款。”于是,孟君将第一笔捐款汇入了壹基金的账号。
  
  从这之后,孟君开始关注壹基金的网站,上面不仅有可选的捐赠项目,还有清晰的收支报表。这些透明的信息,让她感到壹基金是可以信任的。“爱心捐赠就是希望能给需要的人以帮助,而一些官方的捐赠渠道,信息不公开,监督不明确,再加上不好的负面新闻,总让人很难放心。”孟君坦言,她身边的很多朋友除了单位有捐款“任务”外,很少参加慈善活动。“她们不是没有爱心,而是怕自己的爱心被人利用。”
  
  慈善献爱心,首要的是信任。这就是为什么有人愿意将善款直接寄给郭明义,而没有选择慈善机构的原因。采访结束时,孟君问记者:“在网络技术这么发达的今天,如果要做到信息完全公开并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为什么总还有那么多不透明?”
  
  尴尬的衣物捐赠
  
  曾几何时,每到秋季,单位或社区都会张贴通知,希望大家把不穿的旧衣服捐出来。可是,近两年来,这种活动越来越少。家住太原二营盘小区的柳小羽,最近就经历了一次未能如愿的捐衣尴尬。
  
  初为人母的柳小羽,将家中的一大堆旧外套、羽绒服收拾妥当,准备捐给贫困地区。然而,令她没想到的是,社区没有旧衣物接收点,单位给扶贫点的帮助也没有把旧衣物列入范围。好不容易,从朋友处得知“百度贴吧”里有一个“旧衣吧”,里面都是各地民间爱心人士提供的捐赠地址。其中还特别提示:“可以在包裹里放上有你回邮地址的明信片或信封并贴上邮票,这样对方收到你的包裹就会把明信片给你寄回来。”
  
  就这样,柳小羽决定将包裹邮寄给一个四川省的学校。她告诉记者:“我家楼下不远刚好有一个邮局,当时想如果捐赠成功,今后可以对这所学校进行长期捐助。”谁知,抱着一大堆衣物来到邮局的柳小羽却被告知:这个邮局不是中心局,不能发送大型包裹,距离最近的中心局还有四五站地。而且根据她所寄衣物的重量,邮费起码要上百元。
  
  带着些许失望,柳小羽又抱着衣物回到家中。这衣物寄与不寄,还引起了家庭讨论——做个好事怎么这么不方便?花100多元捐旧衣服,还不如直接捐钱……最终,家庭会议拍板,不寄了,把衣物送给小区里常来卖鸡蛋的老大爷。
  
  经过这件事,柳小羽产生了一些想不通的问题,旧衣物并不是没人需要,那为什么社区曾经常设的收衣点反而没有了?如果捐赠的渠道能畅通,相信百度“旧衣吧”中地址也会越来越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