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农村新型助困模式:村级慈善基金
2006-04-28
 日前,一场意外的事故让绍兴县漓渚镇红星村村民金某落下半身瘫痪。就在一家人生活陷入困境时,红星村慈善基金及时送上1000元救助金。

  据初步统计,在绍兴市,像红星村这样的村级慈善基金已有10多个。“村里人捐,村里人用”。这些村级慈善基金近年来共帮助困难户585人次,用于敬老爱老772人次,用去慈善资金近百万余元。村级慈善基金作为绍兴市农村一种新型救助模式日益受到社会关注。

  村里诞生救助机制

  3年前,绍兴县漓渚镇红星村在全市率先成立村级帮扶助困基金(后改为慈善基金)。红星村有367户农户,许多村民依托花木产业走上致富道路。但有个别家庭由于种种原因,生活仍然贫困。“村里每年都会出现一些急需帮助的困难户,民政部门的救助毕竟有限,县、镇(街道)两级的慈善机构也难以满足帮扶需要,依靠村民力量,在村里建立一种长效救助机制是形势所需。”在村支书蒋关芳的倡导下,一个以民间资金为主要来源、专门用于帮助老弱病残和困难群众的帮扶助困基金成立。为了发动村民捐款,蒋关芳带头捐款2000元。3年来,该村的慈善基金累计达到10万余元。

  老板撑起慈善基金

  这些村级慈善基金数目不等,多的几十万元,少的几万元,均来源于村民捐款,其中村里老板捐款金额占总数三分之二以上。

  去年7月1日,诸暨市山下湖镇广山村进行首次慈善募捐。“那天,村里有私家车的老板几乎全到了,村会议室40个座位坐得满当当。”村支书何绍霞回忆当时的场面连说三个“想不到”。“他们大都有备而来,捐2000元以上的就有二十多位,两名珍珠老板各捐了3万元。当场募集了182,000元。”

  老板们积极捐款的现象,在镜湖新区灵芝镇小善村、绍兴县漓渚镇红星村都出现过。红星村的一名个私老板已连续3年主动捐款,捐助金额达5万余元。

  帮扶助困就在眼前

  “村里人捐、村里人用,好事做在眼面前。”村民反映,有了慈善基金,村里为老百姓办善事更直接、更方便,感觉更贴心了。

  去年9月,一场台风吹走了诸暨广山村村民何建江的所有希望。何建江是村里的养鸭大户,去年初投入2万余元建起大棚,规模养鸭。眼看着鸭子即将上市,一场台风让何建江血本无归,连生活都成问题。村干部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讨论启动慈善基金助困,第二天就给何建江送上1000元救助金。捧着钱,何建江感激得说不出话来。

  “村级慈善基金来之于民,用之于民,是对农村救助体系的完善,它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绍兴市民政局救济处有关负责人指出,村级慈善基金的设立在我市乃至全省都是一种创新,具有推广价值。他同时提醒,慈善基金由村自行管理,使用基金必须做到公开透明,取信于民。当然,如何拓展基金来源值得各村进一步探索。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