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良知与法治化解“扶危”
2011-09-30

  用良知与法治化解“扶危”

  2011-09-30     来源:新华网   作者:尹于世

  今年7月,广州军区某测绘大队下士小刘看到一位老大爷晕倒在路边,急忙拨通120急救电话,与医护人员一起将老大爷送到医院,使老大爷转危为安。不料,老大爷的亲属赶来后,硬说小刘是肇事者,要求他赔偿医药费。小刘担心激化矛盾,影响军民关系,从银行卡中取出3000多元付了医药费。事后,该大队领导指派法律骨干进行走访调查,寻找目击证人,证实了小刘确属见义勇为。老大爷的亲属诚恳地向小刘道歉,当场退还了医药费。(9月28日《解放军报》)
  
  面对老人昏倒,许多人会面临这样的纠结:想救助,担心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承担难以预料的后果;不去救助,又会面临良知与道德的拷问。解放军战士小刘的经历对于人们化解这种矛盾与“纠结”很有启发。
  
  面对老人昏倒,小刘选择了救助,这是一个人出于良知的选择。他拨打120急救电话,与医护人员一起将老大爷送到医院,使老大爷转危为安。但小刘没曾想老人家属会认定自己是肇事者,而小刘因为担心矛盾激化,担心影响军民关系,付了3000多元的医药费。事情如果到此结束,就是一起典型的“好人没有好报”、老人扶不起的案例。但部队领导通过证人证言,为小刘讨回了公道。
  
  一段时间以来,有人帮助跌倒老人被反咬一口的事例经过传播放大后,给公众内心留下很深的烙印,相关部门公布的纯技术性的《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又被一些媒体、公众误读为“跌倒老人扶不扶要看情况”“跌倒老人不应立刻扶起”,于是,帮助跌倒老人本应是正常而自然的事,却因为少数极端的“前车之鉴”而变得“纠结”。
  
  面对老人跌倒,人们应该出手帮助,这是一个几乎不用讨论的问题。当然,对老人的施救与帮助最好能建立在专业知识、必要常识的基础上,这样救助的效果会更好。
  
  现实中当然不乏极端的案例,存在好人没有好报,遭人陷害、被反咬一口的情况。如何防止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施救者当然可以具备“防患于未然”的意识,注意保留目击证人等相关证据,避免万一被诬告、纠缠的事情发生。但还要不厌其烦地强调的是,反咬一口的事毕竟占的比例非常之低。
  
  据媒体报道,就在刚刚过去的9月27日,74岁老人李士林在厦门机场不慎摔倒,口鼻流血,围观群众无人敢扶,解放军战士苌光玉毫不犹豫出手相助,不仅帮做止血处理、拨打120,还陪同至急救中心,为其办理手续、垫付药费,在病房里忙前忙后,照顾老人。
  
  当然,老人没有像个别极端案例那样反咬好心人一口,而是秉承公序良俗,对苌光玉千恩万谢。而苌光玉也表示,下次遇到这种事情时,他还会“该出手时就出手”。
  
  当然,现实中存在的极端案例也提醒我们,在保护行善者、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益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比如,对于见义勇为,新加坡的惩罚机制规定,被援助者如若事后反咬一口,则须亲自上门向救助者赔礼道歉,并施以其本人医药费1至3倍的处罚。影响恶劣、行为严重者,则以污蔑罪论处。据称,该规定实施以来,新加坡再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公民在实施见义勇为时也免去了顾虑和担忧。
  
  虽然,现实中帮助跌倒老人受诬告并不是普遍现象,但我们应该通过普及相关常识,完善相关法律,弘扬正气与良知,化解救助者心中的芥蒂。正如小刘经历也证明,行善纵然面对污蔑、陷害与诬告,也完全可以通过法律的武器,采用合法的手段,还自身一个清白。因为,事实终究胜于雄辩,而人性的温暖与光辉也不应被冰冷的利害考量与“纠结”所淹没。(尹于世)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