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因素导致我国“电荒”逐年加剧
2011-05-26

四大因素导致我国“电荒”逐年加剧

江苏天一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严循东  

2011527

从今年3月开始,国内浙江、湖南、重庆和贵州等省市就出现电力供应紧张、电煤储备下滑的问题。目前全国已有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苏、安徽、山西、陕西、河南、广东、四川等十余省遭遇缺电危机。值得注意的是,在出现“电荒”的省份中,湖南是全国“电荒”的重灾区,电力缺口将近1/3

523,在国家电网公司召开的迎峰度夏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家电监会总监谭荣尧表示,6月份全国将进入用电高峰,预计高峰时段全国最大电力缺口将达3000万千瓦左右。这还只是国家电网经营范围内26省份的缺口,再加上各省级电网的供电缺口,今年夏季供电缺口要远远超过这个数字。据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帅军庆预测,今年是近几年电力供需形势最为紧张的一年,电力缺口总量可能超过历史上最严重的2004年。

多年来“电荒”并没有因为社会各界的关注而得到缓解,相反,电荒在我国大体上呈现逐渐加剧的趋势。与往年六七月出现的季节性“电荒”相比,今年的“电荒”比以往来得早了不少。

● 四大因素导致我国“电荒”逐年加剧

1.高耗能产业的集中复产

去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国为完成各项节能减排目标,相关部门对“两高一资”产业强制执行的高差别电价,导致绝大部分高耗能产业去年下半年处于停产状态。随着节能减排目标的完成,今年不少地方产业政策出现松动,钢铁、水泥、电解铝、玻璃等高耗能产业产能得到集中释放,工业用电量快速大幅增加。一季度,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的用电增长对全社会用电量的贡献率超过三成。

2.煤电价格不能联动 发电企业亏损

由于煤炭价格大幅度上涨,远高于电价调整幅度,造成火电企业“发电越多,亏损越大”,发电意愿不断下降,甚至出现煤电基地宁愿卖煤不愿发电的怪象。据广州日报报道称,诡异的供需失衡一边是供电能力跟不上用电需求,一边是很多地方的火电机组正在悄悄关闭,这种“诡异”的状况,实则源于畸形的价格机制,即“市场煤,计划电”。
我国目前的电力77%左右来源于用煤发电。煤价随市场供需波动持续攀升,而电价则受政府管制。如此一来,电煤价格飙升以及油价上升带来的电煤运输成本增加,导致电力企业发电成本升高。各大火电厂便陷入发电越多、亏损越大的尴尬境地,迫使很多发电企业纷纷闲置产能,减少亏损。

3.电煤运力不足 输煤变输电遇阻

上世纪60年代,我国曾提出“西煤东送,北煤南送”来解决能源分配不均问题,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东部和南部的用电量猛增,对电煤需求量也随之大增。为了解决长期以来电煤运力不足的问题,我国提出能源配置应从过度依赖输煤向输煤输电并举,加快发展输电转变,电力布局要由注重就地平衡向全国乃至更大范围统筹平衡转变。

而且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电网名誉总工程师黄其励预测,未来10年东部新增负荷如果通过就地建设电厂平衡,将占用土地约1.3万公顷,每年二氧化硫排放增加150万吨,产生灰渣1.2亿吨。继续在东部地区大规模建设燃煤电厂,电煤供应将难以保证。“即使能运来煤,发电成本也无法承受;即使能发电,生态环境也不堪重负。”

但地方走不出电力就地平衡的怪圈。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控制东部地区发电发展规模有难度。即便没有新项目上马,地方可以申请火电厂扩建,电力装机容量仍会继续扩大。”

地方之所以自求电力平衡,电力行业专家分析认为,首先电厂投资扩建是GDP、税收主要来源,其二,地方经济发展对电力依赖性加大,地方政府不愿受制于人。但是,地方此举无疑是“饮鸩止渴”,电厂越多,所需煤炭资源越多,地方能源依存度不断扩大,煤与电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地方经济越发受制于煤电运输瓶颈。

4.南方遭遇严重旱灾 水电受限加剧电荒

今年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50年来罕见干旱,降水与多年同期相比偏少四至六成,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少年份。进入5月份以后,降水虽较前期略有增加,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与多年同期相比仍偏少二至四成。我国几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洪湖等水位创历史新低甚至告急。在这样的情况下,南方靠夏季丰水期发电的机组不得不关停,水力发电受到限制,给电力供应本就紧张的南方各省电力供应增加了更大的压力。

● 三大措施或能破解“电荒”之困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今年的“电荒”开始由季节性向常态化、由局部性向全国蔓延,这为我们当前的经济发展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势在必行。

与往年相比,今年“电荒”提前到来固然是社会需求旺盛、电力跨区输送能力有限、煤电价格机制不顺等原因造成,但长远来看,则是“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屡禁不止,粗放型增长方式对资源、能源索取加剧的一次集中体现。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是落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重要年份,正视“电荒”提前降临的警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减少对能源资源的过度依赖,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能是一句空话,必须拿出具体实施办法。

2、变“计划电”为“市场电”

在煤电受限的时候,按道理来讲水电、风电和太阳能可以“乘虚而入”,可“计划电”偏偏又堵住了这条路。据商务部研究院外资部主任马宇所说,本来很多地区和企业都有条件自己发电,却因为电网垄断而难以做到。有的地方煤炭资源丰富,但企业不能自己建电厂,必须从统一电网购电,因此甚至出现了发电地区用电难、电价高等荒唐现象。由此,发电企业亏损,供电企业却依然赚得盆满钵满。
可见“电荒”的缓解之道,在于理顺煤电价格机制,让电网环节压缩管理成本,腾挪利润空间,用以缓解发电企业的成本上涨压力。

3、加快建立特高压将输电网络

专家认为,如果煤炭基地继续以煤炭外输为主,将出现很多无法调和的矛盾,诸如铁路运力严重不足、公路运输压力过大、东部沿海的环境承载能力太小等。而且,火电厂近几年因煤价高企而亏损严重,就是因为输煤环节增加的成本大大推高了煤价,如果加快特高压输电发展,就会缓解火电厂的亏损问题。

加快特高压电网建设后,电网形态由原来的东北—华北—华中“长链式”,转变为华北—华东—华中(即“三华电网”)“团状”结构,与西北、东北、南方3个同步电网之间通过直流联系,“三华电网”将煤炭主产区“三西”地区的输煤输电比例从目前的201提高到61,并能够充分利用褐煤、洗中煤、煤矸石等资源。根据国家电网的测算,煤炭基地通过特高压将电力输送到东部负荷中心,到网电价低于当地煤电平均上网电价0060.13元/千瓦时。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