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作时:慈善的困惑和解决
2011-01-24

郑作时:慈善的困惑和解决

2011年01月24日 来源:搜狐财经

  浙江一家大公司高管讲起他们捐助四川大地震的一件事情,至今意气难平。这家公司捐助了震中一个乡镇2700万元,本意是让灾区盖学校的。结果第二年再去看,学校是盖好了,盖得让公司的人心里直嘀咕:“这是几百万盖出来的学校吗?”

  答案不久就有了,也很清楚,因为这个乡镇政府灾后多了两辆“路虎”。那个高管对公司的一把手骂了娘:“我们他妈的从牙缝里省下来的钱,他们拿来买路虎!”

  这个事例,就算不是前段时间巴菲特和比尔•盖茨慈善晚会受冷遇的直接答案,起码也是间接的。

  这种信任上的问题,使得另外一间香港公司对灾区的捐助,成了它们四川公司的任务:香港的一位富豪捐了几个亿,结果他旗下一个在四川有分支机构的公司四川员工都成了采购员。这个公司的四川经理对我说,其实捐助也是一门学问。如果不去现场,你永远不会知道灾民需要什么。

  接着,他有点狡黠地问我:“你知道什么叫耕整机吗?”

  这种让我一头雾水的机器,正是灾后震中农民们所需要的。这个上海经理和他的员工找了很久,才在绵阳找到这种机器。

  不清楚震中的乡镇政府官员们是否知道耕整机是拿来干什么用的。但我知道,按香港人的看法,如果让平日里就很忙的政府官员们临时来当采购员,肯定是不专业的。这家香港公司对善款采购的要求,估计很难有政府官员能做到,因为他们要求首先买农民之所需。所以才会有耕整机这一说。

  不过这还差得远呢。其次是要找专业的制造商,因为国内产品市场上鱼龙混杂,找到品质好的正规厂商产品至少也是一件事儿;

  再接下来是比价,让有限的善款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然后是分配,冒领和不公平都会使得善款的使用不但无益,反而会结怨。

  这四件事情做完之后,那位上海籍经理说,他们在灾区赢得的口碑是:“好像是政府在干的事儿。”

  有趣的是,那间香港公司(恕我不能把这家公司的名字说出来,因为他们还是怕得罪人)对于善款的使用,仍然不是非常满意。因为“找不到专业的人”来干这件专业的事,所以他们动用了自己人。

  香港人对于“专业”这件事儿,简直奉行到了痴迷的程度,这也许多少让人觉得有些可笑。他们好像永远相信香港社会将为他们准备好一切。一旦遇上一件比较新鲜的事情,内地的公司一定会问,这件事我们能不能干?而香港人一定问,这件事谁干最专业?不过有趣的是,香港社会好像确实为他们准备好了一切,什么都有“专业”的人来干。当你看着他们对一件稍有难度的事就愁眉不展的样子,也许会发笑,但是他们一旦开干,其“专业”的程度也是令人尊敬的。

  不过回到慈善这件事上来说,它需要四个环节的工作,可能很难有人想得到。如果展开来看,寻找灾民的需求、寻价、比价和分配,如果规模大到几个亿的善款使用,肯定都会有一些意外情况。比如说如何把买得像一个超市一样的物资送到灾区,这件事就很“专业”。那个上海籍经理说,他们吃了大苦头。因为不知道灾区的路会坏到什么样子,他们几乎是沿着灾区绕了一周,才得其门而入。

  而灾民们对这间公司的好评,其实也是看起来很美。“像政府干的事儿”,这个并不一定对。政府官员们有过这方面的经验和训练吗?有那才是活见鬼的事情。只不过包括灾民在内的我们都已经习惯这些事儿应该由政府来干才对。

  所以国内社会一方面就业不足,一方面总是没有“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老是显得像一个业余国家。

  (作者系财经作家)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