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俊夫:地震可以预报,也可以预防
2010-04-20


地震可以预报,也可以预防 

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造成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生物意义上的人可以复制,社会意义上的人却不可以复制,因此人的生命就显得比任何财物更加珍贵。

地震发生的瞬间,并不是地震波直接对人体造成伤害,而是地震造成建筑物、构筑物倒塌或山崩、滑坡、地裂、坍陷、山石滚落使人体造成伤害,而建筑物、构筑物倒塌造成人员伤害最为严重。

这样,人类在地震面前就面临着两种选择:一是把建筑物、构筑物建造得非常坚固,足以抵抗8级以上地震;二是在地震即将发生时,远离易于倒塌的建筑物、构筑物或其他危险地带。

人类不可能大规模迁徙出地震多发区,那么这些地区就会经常处于预防地震状态之中。

增加建筑物、构筑物的坚固程度,实际上并不难做到,只不过是增加了建筑成本和费用。

要想有意识地在大地震即将发生之前离开易于倒塌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危险地带,其关键是能够对大地震做出比较准确的预报。

由于地震的极度破坏性,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希望找到地震的规律,对其进行预测。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世界一些地震频繁的国家相继开展有计划的地震预报研究。196638日邢台地震发生时,我国的地震预报工作还是一片空白;1966年河北邢台大地震之后,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领导下,我国的地震预报工作开始起步。

1975年海城地震发生时,24号凌晨零点30分,地震部门当时以地震通报的形式向政府提出地震的危险性,认为可能在24小时内当地要发生一次大的地震。晚上1936分发生了海城的7.3级地震。据说地震预报地震可能发生的时间与地震实际发生的时间误差只有2小时。在不到10年的时间,地震预报工作就取得了如此神速的进展!

据说1976728日唐山大地震发生前,有关部门已将唐山可能发生地震的报告上报某领导,却没有得到重视,也未向群众发布有关信息。而当时在唐山工作的某些外国人,晚间就已经住在帐篷中,有人问起,回答为天气太热,实际上却是某国已预测到唐山可能发生大地震。

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是有规律的,我们对地震预报工作还不成熟,是因为对地震发生的规律认识还不深刻,有很多未知的东西还没有进行深入地研究探索。

有句古话叫做“天有不测风云”,古人认为天气变化是不可预测的。而现代社会,人们运用电子计算机、卫星等现代科技手段,天气预报的准确程度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尽管地震预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性问题,要通过各种手段、从各方面来认识地震,研究探索地震预报的各种问题,但地震绝不是不可预报的。

事实上,在每次大的地震前都是有预兆的:

1、临震时的大地光电现象

196638 日,河北邢台6.8级地震,“气象台观测员反映,大震前一天晚上,东边有一道高度角为30度,长约30华里宽10里的白光”。

1556123日陕西华县8级地震,“忽又见西南天裂,闪闪有光,忽又合之。而地在在皆陷,震裂之大者水出火出,怪不可状。”

1970123日宁夏西吉地震,“震前一小时,看到震中一带上空有西北——东南向象虹一样的地光;晚九许西南方向出现条状红云,晚十时出现不闪动的白光,还见火球等。”

地光大多出现在临震前几分钟到几秒钟,但也有在震前几小时,个别甚至在震前几天出现。

2、临震前的大地电

1966年邢台地震时,人们就注意到收音机突然受到强干扰,后来各地几次强烈地震时也大多有这种现象。

1969718日渤海7.4级地震,“前1——2天收音机收听不正常。”

197015日云南通海7.7级地震,“前几小时收音机受干扰。”

3、临震时“怪风大作”

1303917日山西洪洞8级地震“时夜半、大风起,须臾地震。”

197326日四川炉霍7.9级地震,“震前几小时风尘大作,风向紊乱,上下乱窜。”

4、震前“霪雨连绵”及临震时“雷雨大作”

1668年山东郯城8.5级地震“六月霪雨连绵”,“戌时天气晴朗,满天星斗,并无片云,忽然降雨,雷电不止”(戌时地震)。

5、其他

197015日云南通海7.7级地震,“大震前几天变热,临震前夜感到特别闷热,不少人睡不着觉。”

1954721日天水7.5级地震,1718619日通渭7.5级地震,187971日武都7.5级地震,1927523日古浪8级地震,19321225日昌马7.5级地震,在震前一、二年内,都有不同程度的干旱。因此,我国不少震区群众都有“天旱地要震”的谚语。

震前往往又会出现雨涝,特别是干旱背景中的雨涝现象,包括大雨、大雾大雹等。

 

 

 

 

 

 

 

 

 

只要我们充分重视,地震专业工作者、地质工作者、广大人民群众密切配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不断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创新、攻克地震预报难题,彻底战胜地震肯定不会太远!

 

 

 

 

 

 

 

 

 

向亲临抗震救灾第一线的温家宝总理致敬!

向抗震救灾第一线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医务人员以及其他同志们致敬!

向汶川地震遇难者致哀!

 

 

 

 

 

 

 

 

 

(有关资料来源:《气象与地震》 兰州地震大队气象地震组编  地震出版社 1976年版)

 

 

 

 

 

 

 

 

 

吉林 珲春 郎俊夫

2008515日星期四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