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袭门:不知情背后的隐情
2009-08-21

2009年08月21日 09:00:41  来源:新华网湖北频道

     身为2009年中科院院士候选人的武汉理工大学校长周祖德涉嫌论文抄袭事件日前被网络炒得沸沸扬扬。武汉理工大学日前也召开校学术委员会会议指出,博士生谢鸣抄袭他人论文是非常严重的错误,课题组两位老师对论文审查时没有发现抄袭问题,学术审查不严;周祖德教授作为谢鸣的导师,负有疏于教育管理的责任。

    近来,从教授到博导,从院长到副校长、校长,涉嫌论文抄袭者身份越来越特殊、级别越来越高,也引发了社会更多的关注。本该是一片净土的学术领域,为何学术造假屡屡发生,不断冲击人们的眼球?学生挂导师名字的抄袭是否与高校的行政与学术“一肩挑”相关?根除学术造假的良方到底在哪里?

学术造假 漫画/冷洁

    校长涉嫌抄袭频现备受关注

    去年12月在汕头大学举行的第二届全国智能制造学术会议上,大会在评选优秀论文时发现一篇署名为周祖德及其学生谢鸣的论文与智利科学院罗伯特·卡迪纳斯等5位学者一篇题为《使用双馈感应机器的风力--柴油发电机》的论文标题只有一字之差,所有图表、方程式也一模一样,只是在篇幅上,国外版超过12页,国内版不足5页。

    大会第一天,周祖德在应邀作了专题报告后被告之此事。他打电话给课题组相关负责人核实情况。当天中午,没有缴纳会议注册费(论文出版费)的谢鸣向组委会提交了情况说明,并明确表明论文第一作者周祖德并不知情,同时向大会正式提交了撤稿申请。

    会前,参会代表收到一份论文合集的光碟。会后,他们拿到了第二张正式版论文集光碟。担任大会秘书长的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吴波表示,谢鸣的抄袭论文,并未收录在最终版本的论文集中。后面标明是正式版本,前面的只是为了开会方便。

    此事在大半年后被曝光,由于周祖德的身份特殊,涉嫌抄袭事件格外引人关注。一天之内,相关主题的网页就达数千条。而今年以来,高校涉嫌论文剽窃造假现象可谓是频频冲击人们的眼球。

    2月,云南中医学院院长李庆生被曝涉嫌抄袭:李庆生在《云南中医学院学报》发表的《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趋势与特点简析》一文与厦门大学学报上的一篇论文相同的段落将近3000字。4月10日,该学院举行情况通报会,根据调查鉴定结论,李庆生教授被指抄袭的论文属于“过度引用且引用不当”,“过度引用”随即成网络流行语。

    同在4月,上海大学教授、博导陈湛匀因两篇论文存在抄袭现象被通报,被学校免除学术委员会委员职务,并撤销了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副院长一职。

    6月,辽宁大学副校长陆杰荣在核心期刊发表的《何谓“理论”?》一文被爆涉嫌抄袭。随后辽宁大学表示,该论文第一署名人陆杰荣对此事并不知情,第二署名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外国哲学专业2006级在读博士生杨伦承认是自己抄袭。

    7月,西南交通大学对其副校长黄庆的论文涉嫌抄袭一事,给出了处理意见,认定黄庆的博士论文有抄袭行为且性质较为严重,取消其博士学位,撤销其博导资格……

    国内高校各种学术不端行为频现,从教授到博导、从院长到校长,涉嫌人身份级别越来越高,学术腐败有渐向学术圈的上层发展的趋势。有网友称,现在的剽窃事件中最引人注目的倒不在抄袭行为的“明目张胆”,而在于涉事者“中科院院士候选人”和“211工程高校校长”的特别身份反而成为关注焦点。

    众说纷纭“抄袭门”

邱炯 绘

    对于此次事件,身处漩涡中心的周祖德表示,关于科研论文投稿和发表,他领衔的课题组有明确要求:一是学生进行论文投稿时,必须根据投稿内容与相关指导老师商量共同定稿;二是收到录用通知后,再将论文交由项目负责人审查,并申请出版费用;三是若论文通过审查,再交由论文的所有署名者予以确认并最终定稿,之后才能支付版面费等。

    周祖德表示,谢鸣曾将论文通过电子邮件传给他,他按照程序将论文交予刘泉和李方敏两位课题组教授审查,但谢鸣的论文并没有通过,也就没有进入下一步所有署名者确认。由于没有通过审查,谢鸣也就没有按组委会要求,提交正式论文的WORD文档和会议注册费(含论文出版费)。按国内外学术会议惯例,没交注册费或没正式提交论文视为自动放弃发表权。

    周祖德说:“当被告之论文有抄袭时,我很震惊。之前,对谢鸣投稿等过程不知情,但在核实完情况后,很快向组委会说明了课题组之前的处理意见。”

    事后,对于谢鸣的错误,学校也对其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并责令其作出深刻检查;其学位延迟到第二年申请;重新由7位校内外专家对其研究工作及博士论文进行审查并确认。     

    谢鸣坦言:“我承认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做了一件愚昧幼稚的事,很愧疚。”他回忆,“会前,我刚好看到了智利学者的论文,它将柴油机与我正在研究的双馈电机结合了起来。我非常感兴趣,就有了个幼稚的想法,希望结合自己的研究,进行仿真。”当时距离博士答辩时间不长了,也没有其他会议可投稿,就把摘录的部分投给了大会,“主要想看看大会感不感兴趣”。如果可以,等论文确认时再加入自己研究的内容修改后发过去,把原稿撤回来。

    对于此事,网络上争议为四大焦点:1、论文算不算公开发表?谢鸣论文收到了会议录用通知,但找导师申请论文发表费没有通过审查,他也没交会议注册费,视为自动放弃出版。论文也没有收入正式版的第二张光碟,这算不算公开发表?

    2、论文被撤销还算不算抄袭?在大会的“正式版”论文集光碟中没有被指抄袭的那篇论文。谢鸣在会中也要求撤稿,这还能不能说“作者”是抄袭论文呢?

    3、在抄袭的那篇论文中,周祖德是第一作者,谢鸣是第二作者。这篇论文若是在周祖德不知情的情况下“挂名”,到底要不要负责?

    4、为何事发大半年后才被公开?在武汉理工大学校园BBS“经纬论坛”上,网友“COIP”说:“举报的人别有用心,在院士增选的时候把这个少数人知道的闹剧拿出来炒作,背后有没有什么其他目的不得而知。”

    有网友指出,周祖德身为第一作者,又是第二作者的导师,即使这次是被“挂名”,也难以卸责任。武汉理工大学不少老师和学生则对周祖德表示了同情,他们认为周祖德今年已经60多岁,马上就要退休,而且他已经发表过300多篇论文,不会为一篇会议论文造假。

    学生挂导师名成为制造学术不端“温床”?

    一些高校师生表示,学生论文挂上导师的名字,早已是“约定俗成的规矩”。文科专业的博士生小陈表示,虽然老师没有要求你这么做,但大家都心照不宣。毕竟想让论文在较高档次的期刊上发表,很多时候需要导师的推荐。导师帮你推荐,署他名字是应当的。

    学生想借导师之名发表文章,导师(特别是担任行政职务的领导)没有更多精力去审查、指导。对此,一位业内专家指出,没有人愿意把自己的劳动成果署上别人的名字,论文挂名“潜规则”根源还在于学术环境存在问题。不少学术刊物、项目申请往往看重是否有名专家、名教授牵头,使得学生不得不将自己变成协助者。而导师既然挂名,享受利益的同时就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别敦荣称,要想扭转此风气,必须从“上”治起,上行下效,先从领导身上入手。

    他建议,行政和学术分家,行政领导就做行政事务,不要同时还做学术研究。如果你想当领导,就不要申请课题,也不要带学生,专心把行政事务做好。如果你要想作研究,那就等任期满了,或者辞掉行政职务专心搞学术。这样,就可以杜绝一部分学术不端行为,上行下效,风气自然就会好了。

    别敦荣说,校长本身就是学术公正的象征,如果校长、副校长涉嫌学术不端行为,恶果可想而知。要想净化学术风气,惩治学术不端,要从源头抓起。培养大学生对知识、对学术应有的尊重意识,培养他们应有的道德规范和严谨的学术作风。

    对于行政与学术的分离,有网友也指出,这是体制上存在的问题,在国内高校,如果你没有很高的学术地位,担任行政职务也很难得到教师们的认可。

    网友“蕃薯哥”则表示,从国外来看,行政和学术应该是彻底分开的。你要么就做行政,努力地把学校管好;要么就做学术,真正把这个领域方面的问题研究透彻。人的精力不可能那么多,做一个好领导,又做好学者,那是不可能的。

    “蕃薯哥”说:“现在更多的是表现出来一种学术上的急功近利,靠着学术去变成敲门砖,拿到自己的荣誉,把这个荣誉变成手中的权力。我感觉这样是中国学术界的一种深刻的悲哀,如果不能把学术和权力管理分开的话,我想学术造假会重复不断地发生下去。”

资料图片

    网友小超指出,很多国家和地区,大学教授如果被证实抄袭或剽窃,不但要被单位开除,而且任何其他大学和研究机构都不能再录用,严厉之极。德国物理学家亨德里克·舍恩就曾因在论文中捏造或篡改实验数据而被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开除。韩国大学教授黄禹锡也因克隆课题论文造假而辞去教职并承担了相应的法律责任。相比之下,国内针对学术抄袭、造假行为的处理方式和处罚措施有待进一步明确。

    有网友指出,大家的探求“抄袭门”真相时,也是在探讨现在这样的一种体制、一种学术的体制。这需要多方努力来改变:借助道德的力量,使之不愿违背学术道德;借助制度的力量,使之不能违背学术道德;借助社会力量,使之不敢违背学术道德。只有多管齐下,方能还高校学术一片洁净的天空。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