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为何成为“主流”
2008-12-30

2008年12月30日 08:10:57  来源:新华网海南频道

郑玮娜 纪惊鸿 

    “亇縱婡嘟卜倁菿,硪薱亇哊茤恏。噈嗹掵嘟苛姒卜?”您看到的这并非乱码,而是在网络上针对“非主流”群体流行的“火星文”。

    据了解,非主流文化是一种青年体验型文化,强调原创、个性和独立,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西方国家,目前世界上不少成熟的艺术家、文学家、导演和演员,青年时期都曾是非主流文化的忠实拥护者。

    然而,如今的青少年却将“非主流文化”变了味,演变成一种“另类”和“颓废”。一些想要追求个性的孩子,在全然不知什么是非主流文化的情况下,盲目的跟风效仿;而且,受关注度之高,不亚于主流文化。甚至在网络上展开了“非主流”和“反非主流”之战。

资料图片:网上流行的“火星文”

    “非主流”的另类诠释

    家住海南省海口市海秀路的杨女士日前反映,不久前,她在女儿的房间里发现了一张“自杀”照片,画面中间是一把刀放在女儿的手腕上,手腕上还有“鲜血”,杨女士当时被吓坏了。她的女儿却让杨女士不必大惊小怪,称这叫“非主流”照片。

    海口市一名16岁的中学生在作文里写到,“哪①佽,莪啝萠伖厾徦ㄖ嗨氵难,看菿亻五埰癍斕哋嗻陽傘芐,遊人茬浕凊嬉戱。”其意为“那一次,我和朋友去假日海滩,看到五彩斑斓的遮阳伞下,游人在尽情嬉戏。”这位中学生说,他也算是“非主流”一族。

    在网上的“非主流”一族总结起来表现为,喜欢PS图片,以为“颓废、鲜血、落寞”的样子就很美;打扮与大众不同,如女穿男装,搭配“不伦不类”,染发采用蓝、白等颜色,造型夸张;喜欢劲爆、拉风的音乐;喜欢用“火星文”。

图/春鸣

    据了解,“火星文”乍看像是乱码或打错的字,从字面上根本无法了解。有学者指出,“火星文”由输入繁体字时出现的错别字演变而来,主要由繁体、日文、表情符号组成。这其实是一种文化糟粕。然而,一些喜欢非主流的青少年,却将“火星文”写进了平日的作文里。记者在谷歌网站上输入“火星文”三个字,0.11秒时间内搜出了33万项相关记录,包括许多提供“火星文”输入法下载的网页。

    海口市第四中学的小丹说:“我有一个好朋友是网上非主流论坛的会员,经常跟网友交流‘非主流’的心得。她原来是个乖乖女,现在经常逛街买些稀奇古怪的衣服,经常换发型,出门还涂口红。完全没有了学生的模样。跟她在一起玩的男孩子还打耳洞带耳环呢!”

    网络运营商在“非主流”的扩散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各大网站都设立了“非主流”根据地,传授制作非主流图片、非主流个性签名、非主流化妆技巧、非主流服装搭配……俨然“非主流潮人”批发站。

    扭曲的“非主流”成了“主流”?

某网友QQ资料里面稀奇古怪的符号。图/陈正

    非主流文化是一种青年体验型文化,强调原创、个性和独立,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西方国家。目前世界上不少成熟的艺术家、文学家、导演和演员,青年时期都曾是非主流文化的忠实拥护者。非主流是主流的逆向思维,突破一切固定框架,具有无限的创造力和张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非主流是发展革新前进的活力源。然而,如今的青少年在不知什么是非主流文化的情况下,将其追捧得变了味。

    网友“非亦寻常”发帖称:如今所谓“非主流”群体利用各种图像处理软件,以堕落和颓废为主题,再加上那些乱七八糟的“火星文”,完全把“非主流”扭曲了。

    一位网友尖锐地指出:现在的“非主流”群体不说自己“消极”,而是形容为“颓废”“迷茫”;他们不说自己的有些图片很露(黄),而是说“另类伤感”。

    还有网友说得更加深刻:非主流在中国已经成为了某一群人逃避现实,找寻心灵慰藉的工具。而非主流也失去了它本来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意义。在中国,成千上万的年轻人停留在那些隐晦的,颓废的文字中。在年轻的茫然中,非主流成为他们逃避社会责任,逃避自我责任的一种借口。

资料图片:网上流行的“火星文”

    非主流原意本身是一个很小资和小众的圈子代表词,但在中国被严重恶俗化了。现在所谓的非主流,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非主流,而是一种特殊时代背景下产生的肤浅的社会现象。“非主流”已经被恶炒,现在那么多人喜欢“非主流”,证明它现在已经快“主流”了。很多人已经慢慢远离它,现在的“非主流”连那些真正的反传统边缘人士都厌恶。

    眼下,很多反非主流论坛的网站已经出现了,还有网友在网上公开叫卖100元出售一个反非主流的联盟论坛。在反非主流联盟的人眼中,现在这些原本是非主流的东西,却成了被不少人盲目追随的外在表象,成为用表面的另类来标榜自己的口号。反非主流的网友称,他们反对“非主流”这种潮流,希望每一个人都不去盲目追随,做回自己。

    素质教育应做好引导

“火星文”现身学生日记作业簿  简仁山 作

    专家指出,非主流文化分为意识形态和外在表现两方面,二者缺一不可。过分关注外在,忽视内在学识和修养的提高,并不会使青少年看起来更具个性,反而会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如何让青少年正确对待“非主流”,真正拥有个性而不是一昧盲从追求颓废呢?

    四川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游永恒认为,喜欢非主流的青少年可能同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有关,在主流文化中没能成功,希望通过另类表现来引起社会关注。

    青少年追求标新立异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应该得到理解和正确的引导。但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家长和老师也不知道什么才是“非主流”,甚至有家长认为凡是跟“非主流”沾边就会变成坏孩子了。因为得不到家庭学校的理解,部分判断能力还不是很强的青少年自然就会从社会上寻求“同类”,才会在不伦不类的所谓“非主流”群体中感觉“找到了知音”。

    海南师范大学从事儿童心理学和网络文化学研究的曾庆江老师说,青少年对网络上流行的服饰、装扮和网络用语喜欢模仿和跟风,他们对事物一般没有深刻的理解,也不需要深刻理解。“家长、老师和社会应该以引导为主,对孩子们进行耐心、合理的辅导和教育,不能简单地否定他们所追求的‘非主流’。”

资料图片

    海口市一中孙洪老师说:“我认为在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引导是极其重要的。现如今,很多家长和老师,根本不了解孩子,与他们缺少沟通和交流,这对于开展素质教育是极其不利的。”

    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系博士管健指出,学校和家长要共同协调,在鼓励孩子适度了解非主流文化的同时,加强引导,改变一味的教学、说理、命令式的沟通方式,帮助他们了解自我,寻找定位,形成完整的人生观和审美观。媒体也应不断拓宽领域,在介绍服饰、装扮的同时,向青少年介绍非主流文化的内涵和先锋人物的成功经验,全面展现非主流文化。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