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刮骨疗伤,就没有道德血液
2008-10-01

    温总理23日在出席美国友好团体举行的欢迎宴会时,对最近发生的婴幼儿奶粉事件表示“非常痛心”。他强调要从这场事件中吸收教训,“一个企业家身上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只有把看得见的企业技术、产品和管理,以及背后引导他们并受他们影响的理念、道德和责任,两者加在一起才能构成经济和企业的DNA”。(《南方都市报》9月25日)

    这应该是温总理两个月来第二次公开谈论企业家“道德血液”的问题。7月20日,温总理在广东考察时曾对一批企业家说:“企业要认真贯彻国家政策,关心社会,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企业家不仅要懂经营、会管理,企业家的身上还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这个被接连提及的概念反衬出问题的紧迫性。国内很多快速成为财富巨人的企业却在社会责任上沦为道德侏儒,有的甚至到了什么黑心钱都敢赚的地步,这次三鹿奶粉事件带出整个行业的问题。

    实际上,温总理两次提到“企业家道德血液”是向企业界阐述“义利”转化的辩证逻辑:如果不建构最起码的商业道德,拯救中国企业的整体信誉,一门心思低头赚钱是难以做到可持续发展的。在中国企业家大面积片面追求技术、利润等“一条腿 ”走路的大背景下,要推动企业家生长出“道德血液”,强调商业伦理只是一个层面。公共管理需要以刚性的规则,令诚实守信守法经营的企业得到利益的最大化,凡有撞击底线者则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

    诺贝尔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曾说过:“企业的一项、也是唯一的社会责任是在比赛规则范围内增加利润”,“为了实现这一点,他们必须承担社会义务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成本。他们必须以不污染、不歧视、不从事欺骗性的广告宣传等方式来保护社会福利,他们必须融入自己所在的社区及资助慈善组织,从而在改善社会中扮演积极的角色”——遗憾的是,中国很多企业家过于强化“增加利润”却忽略了遵循比赛规则。

    在各地过于宽容甚至纵容、包庇企业成风的环境下,国务院等公共管理部门急需推动企业家道德血液的“造血工程”,以制度与管理建立起一个体现公平与正义的社会秩序。包括伊利、蒙牛、光明等在内的106家奶制品企业近日在京联合发布了质量诚信宣言,但舆论普遍怀疑这只是危机之下一个“虚伪”的公关行动,不足以完成行业性的救赎。

    商业伦理是在政治伦理、社会伦理等多重作用的互相牵扯下得以健全的。为保护地方经济利益而不惜隐瞒的地方官员、长期羸弱的监管部门、奶业链条上每一个知道真相却保持缄默的人,都需要反思自己身上的“道德血液”问题。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是以消费者承认企业获取财富的正当性为前提的。虽然目前企业家的“道德血液”还很稀缺,但商业社会要想维系正常健康的肌体,就需要对“不道德血液”形成“零容忍”的共识,哪怕是刮骨疗伤般的疼痛,也是我们必须承受的。

来源:中国青年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