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衡量奥运成败的民生标准
2008-01-22

    来源:新京报

    正在进行的2008北京“两会”,奥运无疑是代表委员讨论的热点。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在参加北京市人大东城团代表审议活动时表示,奥运会就是为群众谋利益:“如果不是筹办奥运,怎么能想象,一年动工10条地铁,这是不可能的。”“必须坚持奥运为了人民,奥运依靠人民,奥运要惠及人民”。

  诚哉斯言,奥运为了人民、惠及人民,这才是硬道理。纵观现代奥运历史,一个城市举办奥运不仅是为了“面子”,其实更要为了“里子”。

    所谓“面子”,就是借奥运之机,展示一个城市乃至国家的开放的形象、悠久的文化、昂扬的精神等;而所谓“里子”,就是利用奥运,大幅度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创造就业机会,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品质,增加民众福祉。

  16年前巴塞罗那奥运会,一位西班牙老人看着身边环城高速路感慨:“要没有奥运会,也许20年后都不一定能建成这样漂亮的高速路。”4年后的伦敦奥运会,又将给目前落后的伦敦城东区带来希望。

  北京奥运,已经初见“惠民”硕果。

    在硬件方面,地铁里程长度成倍增长;大量新建体育场馆谋划“后奥运会利用”,有的干脆就建在大学里,以便更好地服务社区;道路等公共设施建设加速,城市老旧的房屋、住宅楼修葺一新。

    软件方面,城区空气污染治理力度加大,公交出行越来越舒适,可票价却下降,政府承诺奥运期间稳定物价、保障食品安全,平安社区建设效果明显,民众安全感增加等。

  奥运利民为本、惠民以实,这样的现实让人欣慰。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奥运毕竟是暂时的,短短的十多天转眼就会过去,四方宾客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但生活还要继续,琐碎而繁杂的民生,始终是一个城市永续发展的根基。如果为了奥运忽视民生乃至伤害民生,必然得不偿失。“面子”事大,但“吃饭的问题”更大,奥运若不能给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将很难获得广泛的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奥运“惠民”不仅要强调惠民以实,更重要的是惠及长久。也就是说,种种奥运“惠民”的措施,不能是权宜之计,给民众以短暂的惊喜,而应成为改革的起点,更新政府管理理念,提升公共服务品质,为城市未来发展创造更好的“软环境”。

  现在,每一个北京市民都心存期待:奥运后,政府对公共交通的财政支持能否继续加大,公交、地铁的低票价能不能维持下去;奥运后,政府稳定物价的决心,是否能和奥运期间同样大;奥运后,保障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的力度是否能一如既往;奥运期间,公共服务部门以鲜花般的笑脸迎四方宾朋,奥运后,这些笑容是否能继续悄然绽放;奥运期间的开放与包容是否将成为一个新起点;“法治奥运”的理念是否将普及到更多领域……

  2008北京奥运是一次向世界开放的行动,而开放不仅意味着展示,更意味着接纳和学习。因此,北京奥运要引入先进文明的规则和经验,不仅在体育运动层面上书写奥运历史的新辉煌,更要在民生、法治等层面,树立一个发展中大国的新形象。

    显然,要达至这样的目标,还需付出更多努力,迈出更大步伐。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