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干旱区发“水财”?
2007-12-29

    来源:人民网

耗水产业狂“喝”水,谁在干旱区发“水财”?

    水资源匮乏的西北地区,近年驾乘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东风,在农业开发、能源建设和生态治理中,频频出现过度消耗水资源搞开发的现象。

    专家学者指出,干旱缺水已经成为西北地区的心腹之患,这种发“水财”式的开发严重违背了自然规律和科学发展的要求,而当地水资源已经很难支撑其迅猛发展。

    如何在发展冲动与水资源瓶颈间找到平衡,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塔里木河近岸新辟的棉田  新华社发

    耗水农业大肆“喝”水

  新疆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陆河。上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两岸开荒和上中游滥用水资源,导致塔里木河下游300多公里的河道断流,两岸胡杨大量枯死,尾闾台特玛湖干涸。

  2000年以来,新疆先后9次向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但并非每次输水都能如愿。由于沿流域面积不断扩大的林果等高耗水产业大量“喝”水,源流区难以保障有足够水量下泄干流。

  据当地媒体公开的数据,在过去6年间,新疆环塔里木盆地的林果种植面积迅速达到了900万亩。快速发展的林果业在增加农牧业收入的同时,也因耗水量增大而使塔里木河生态还水矛盾日益突出。

  根据塔里木流域综合治理项目规划,当阿克苏河年径流量达81亿立方米时,每年需要向塔里木河干流下泄水量34.2亿立方米。

    而据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监测,近年阿克苏河年均径流量超过90亿方米,下泄水量却远远小于规划标准,今年也只有20多亿立方米。记者调查发现,源流区调整结构发展林果,生产总耗用水量非但没有减少还显著增加。

  类似迎难而上大量配置高耗水农业的现象,近年在西北地区相当普遍。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地处河西走廊西端的甘肃省敦煌市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尽管目前全市生态用水缺口已经达到了5000万立方米左右,可是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当地仍然大规模发展耗水比较多的棉花产业。

宁夏宁东化工基地供水库一角  新华社发

    水资源难撑耗水基地

  西北地区属我国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的富集区,近年来,一个个能源重化工基地在这片干旱的土地上不断地涌现,这些基地建设均以高耗水为特征,将新增巨大的用水需求,而当地的水资源普遍已经很难支撑能源重化工基地的迅猛发展。

  宁东能源重化工基地以煤水结合为开发核心,如生产一吨甲醇就要耗水10吨。干旱少雨的宁夏地产水资源极度匮乏,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依赖过境黄河水,而近10多年黄河上游来水持续偏枯,当地引水量受限,工农业用水已经不足。预计到2020年,宁夏全区将缺水9.4亿立方米。

  近年宁夏创新治水方法启动水权转换试点工作,即由工业项目投资建设引黄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把农业灌溉节约下来的水量指标用于其新增用水需求。根据规划,预计到2010年,宁夏农业节约转换水量3.3亿立方米,到2015年转换水量4.9亿立方米。

    但是一些水利专家指出,水权跨行业有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困局,在短期内实现用水平衡,但是从长远看,仍无法从根本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

  随着能源化工业开发进程加快,各省区工业对水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不少地方未来的用水形势相当严峻。陕北能源化工基地规划建设6个工业园区,预计到2010年左右,能源化工产业的年需水量将从目前的1.3亿立方米左右增加到5亿立方米以上。

    据陕西省水利部门预测,届时陕北地区的年用水总量将增至12亿立方米左右,而当地的最大年总供水能力只能实现11.5亿立方米,年总用水缺口达5000万立方米左右,能源开发用水将难以为继。

    防沙治沙变成耗水开发

宁夏干旱区农民在深井中打水  新华社发


    西北地区的土地荒漠化和沙化问题,多为“水枯沙起”的结果。而在防沙治沙实践中,有的地方却很少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治理措施缺乏科技支撑,大量种植高耗水的乔木加剧争水,甚至干脆将生态治理变成了高耗水的经济开发。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屈建军曾指出,在干旱荒漠区盲目开发,建设高耗水的生态园和经济园,从眼前看,虽然治理沙化增加了植被,增加了绿化面积,也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但是从长远看,这种行为必然加快有限水资源的消耗,到头来局部治理了,整体却遭到更加严重的破坏。这也是我国沙漠治理难以摆脱“局部好转、整体恶化”的重要症结。

  一个接一个的事实不断地印证着专家学者们的忧虑。甘肃省景泰县有一片面积约3000亩的沙地,前些年经过封沙育草等措施已经整治得相对稳定。

    近年有家企业来这里开发沙地兴建生态农庄,结果,打井浇灌导致地下水位迅速下降,缺水问题突出,遂撂荒起了沙丘。

    此后,又一家企业推平沙丘打算人工种草,因缺水不到一年再度撂荒,如今流动沙丘重新主宰了这片土地。

宁夏水权转换中衬砌的干渠  新华社发

    在发展冲动与水资源瓶颈间找到平衡

  没有西北的小康,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很难实现。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西北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普遍落后,新时期各地加快发展的愿望异常强烈。可是,如何在发展的冲动与水资源短缺瓶颈之间寻求平衡,的确是摆在西北人面前的一个难题。

  兰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高新才认为,目前西北地区的发展模式特别是产业配置与水资源严重错位,从而加剧了各地水资源短缺矛盾。 兰州大学副校长杨恕直接指出,在西北上马高耗水项目是逆天而动,应该坚决说“不”。

  专家学者们普遍认为,要从国家层面采取措施,激励约束双管齐下,使西北地区自觉走上顺天而动、科学发展的路子。

    干旱和水资源短缺是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约束和导向性条件,在干旱和水资源短缺这样一个无法根本更改的客观环境中,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统筹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将经济社会发展与这样一个特定环境资源条件有机结合起来。今后西北地区必须“量水而行”调整思路,遵循自然规律科学谋求发展建设新路子。

  专家们建议,从产业导向层面支持西北地区发展新型产业。国家在今后的产业布局中,应充分考虑西北地区科学发展的迫切需求,优先将旅游、文化创意、信息、风能和太阳能等低耗水的新型产业布局在西北。

    一些专家特别提醒,今后国家在规划西北水利工程时,应注意三个“慎上”:以兴建灌区开发土地为目标的工程慎上,用水成本过高的工程慎上,未经多方充分论证的工程慎上。(贺占军、陈俊、姜雪城)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