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2008年6月前,中央国家机关、地铁、奥运场馆等2600个单位场所将实现餐厨、可回收物、其他三种垃圾分类装。10月9日,党政机关及窗口单位推广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现场工作会上,北京市市政管委宣布了2600余个单位场所名单。(10月10日《新京报》)
垃圾分类就是在源头将垃圾分类投放,并通过分类清运和回收使之重新得到利用。垃圾分类的好处显而易见,分类后的垃圾被送到工厂而不是填埋场,既节省了土地,又避免了填埋或焚烧所产生的污染。
在欧美、日韩等一些发达国家,垃圾分类已经成为一项系统工程,形成了垃圾循环利用的相关产业,每年创造数十亿美元的产值。
我国现有城市近700座,日产垃圾1亿吨,且以每年8%-10%的速度递增。我国2/3的城市被垃圾带包围,存放量高达66亿吨。这些城市垃圾绝大部分露天堆放,不仅影响城市景观,同时污染了大气、水和土壤,对城镇居民的健康构成威胁。垃圾已成为城市发展中的棘手问题。
垃圾分类在我国已经提倡了很多年,但一直没有真正发展起来,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垃圾分类过于笼统。
与国外复杂的分类方法不同,我们仅将垃圾分为“有机垃圾”、“无机垃圾”和“有害垃圾”三类,这直接导致垃圾处理上的困难。
国外的垃圾分类细化程度令人眩目,如废弃的唇膏和口红内的物质要放到可燃烧物品里,当唇膏用完时,唇膏和口红的外管,就要归入“塑料制品”或“小型金属”。这样的分类虽然看起来比较烦琐,却为更好地回收利用打下了基础。
二是缺少完备的垃圾回收产业体系。
分类的目的是处理再利用,如果没有后续的产业支持,垃圾回收很难真正落实,环保就只能停留在口号阶段。最明显的是例子就是废电池,在回收提炼技术不成熟的情况下,全国每年几十亿节废电池至今找不到归宿。
三是环保宣传和服务还远远不够。
日本的环保教育是从娃娃抓起,全民动员。刚到日本,在政府办事处办完各种手续后,办事员小姐就会给你发一大堆生活须知之类的文件,除了应付各种紧急情况的小册子以外,光扔垃圾的材料就有一大本。
据报道,横滨市向市民发放的垃圾分类手册有27页之厚,重点部分包含的详细说明竟然有518条之多。
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是一套体系,缺少了其中任何一环,垃圾分类都可能流于形式。所以仅有“垃圾分类”是不够的,必须有一系列的配套措施来支持垃圾分类,而构建这样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做很多事情。
我们在申办奥运会时承诺:“2008年以前,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达到50%,垃圾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30%。”
此次北京在党政机关及窗口单位推广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环境,更可借此机会更新观念,学习国外先进的垃圾处理方式,从整体上提升城市的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