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奖学助学是否并重看社会导向
2007-08-31

来源:百灵网—珠江商报

    或许并不算漫长的暑假就这样即将结束了,再过两天,学子们又将返回校园,继续他们的学业。能否让每一位学生(尤其是贫困学生)都能如愿完成学业的话题,再次将人们关注的目光聚焦。

  对于教育之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已无需多言,现今人们关心的是,如何更好地完善奖学与助学机制,既鼓励优秀、倡导上进好学之风气,又不让每一个求学的贫困孩子失学,这就涉及了“锦上添花”与“雪中送炭”之老生常谈了。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今年暑假发生的两件令人感慨和嘘唏的事。

    一为奖学。福建高考理科状元、漳州一中的陈默同学获得了漳州和她的家乡南安共68万元的奖金。一个寻常百姓之家,一个未涉世面的孩子,面对如此“天文数字”,一时手足无措。最后,经过家庭讨论决定,陈默同学将其中的50万元转赠给了一所中学。

    另一与贫困和助学有关。贵州瓮安县一位叫张有波的高考生,刚刚拥抱金榜题名的喜讯,母亲自杀的噩耗随之迎头砸下。

    原来,在小张高考前,其母已患绝症,为了不影响孩子高考,母亲一直隐瞒病情。待孩子考完后,为了能让孩子上大学,她选择了结束自己这个“拖累”。

    再深入了解,小张兄弟姐妹3个都很会读书,而仅凭父母外出打工之微薄收入显然供不起。为此,小张的哥哥辍学,去年,小张和姐姐同时考上大学,亦无法遂愿。

    原本就难以为继的家庭,又遇上母亲患病,他们再也无法承受生活之重了,张母遂出此令人无言以对的“伟大的下下策”。

  一方面是各地政府、企业、学校和其他各类机构重奖高考状元的动作越来越大,有些奖金之高令人咋舌;另一方面是,尽管国家和各地的助学政策和制度日益完善,社会助学之热度也不断升温,但仍然有些贫困生不能如期继续学业。

    对此,全社会是否都应该反思:如此两类极端的事件就发生在同一片蓝天下,是不是社会导向出了问题呢?

  其实,奖学之“锦上添花”与助学之“雪中送炭”并非一对矛盾,他们之于社会,有其存在的客观性和合理性。
我们能做的是,在它们当中找到一个平衡的支点,让奖学与助学并重,而这,就得发挥正确社会导向的作用。

  说到社会导向,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政府的政策导向,这是最为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

    然而,光靠政策导向的力量还不够,要形成良好的、科学的社会导向,还要全社会释放舆论导向、价值导向、文化导向、爱心导向等的功能。

  对于奖学,不仅无可厚非,还要弘扬,尤其在当下浮躁的物质主义时代显得尤为必需———适度奖学所形成的动力,必然助推知识经济时代所必备的崇智风气,这种社会风气朝向的,就是正确的社会导向。

    而倘若奖学奖过头了,成了企业炒作的招牌抑或受奖者面对巨额金钱时的负担和不安的缘由时,我们就该静下来想想了。

    如此出位的奖励,不光让所谓专事高考只领奖金的“高考状元户”钻了空子,从而亵渎了其原本的激励宗旨,也极易让学子卷入“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怪圈。

    不难想象,动辄几十万的奖金如果资助濒临失学的孩子,该积多少德啊。因此,我们在奖学的同时,需警惕不良社会导向的入侵。

  而助学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要形成良好的扶贫助学的社会导向,政府的导向依然是首位的,而政府作为决定政策导向。

    据悉,2007学年,广东省各级财政共计安排专项资金14.72亿元,用于各项资助政策的落实。

    受惠于此,广东大学生受助人数,将从原来约占在校生的5%提高到20%左右。今年起,顺德籍低保家庭大学生平均每人可获一笔较大数额的补助。这就是良好的政策导向。

  我们希望的是,民间助学方面的导向也同时跟上。

    像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那样,设立“仲明大学生助学生”,每年拿出100万元,10年来资助4000学子,以及创办国华中学,在全国招收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负担他们中学及大学的所有费用等等举动。

    社会并非要求每个人都要有此大手笔,而是意在倡导全社会共同助学的良好风气———而这,正是这个时代所必需的正确社会导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